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清经解续编

皇清经解续编

一千四百三十卷。清王先谦(1842-1918)编刊。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官。所著有《东华续录》、《荀子集解》、《汉书补注》、《庄子集解》《后汉书集解》及《元史拾补》等书。此编首有先谦序,又有设局刊刻经解及经解刊成两奏,例仿阮元《皇清经解》。所收作者一百一十一人,书二百零九部。其中顾炎武、毛奇龄、万斯大、阎若璩、胡渭、江永、惠栋、庄存与、翟灏、相匡衷、任大椿、孔广森、刘台拱、王念孙、张惠言、刘逢禄、陈寿祺、焦循、江藩、宋翔凤、胡培翚、冯登府诸人所著书,已为阮氏《皇清经解》原刊及续刊所采,先谦则拾其所遗。原奏称“苏省尤人文荟萃之区,檄学官于儒门旧族留心搜访,时有采获”云云,但编中只张成孙《说文谐声谱》、柳兴恩《穀梁大义述》、成蓉镜《尚书历谱》、《禹贡班义述》等数种以稿本雕木,寥寥无几。按王氏续辑此编时,曾以目例与李慈铭相商。据《越缦堂日记》所举,茹敦和《周易二闾记》、《周易小义》,宋鉴《尚书考辨》,邵瑛《左传刘氏规杜持平》,雷鐏《古经服纬》,夏燮《五服释例》,雷学淇《介庵经说》,胡绍勋《四书拾遗》,王煦《小尔雅疏》、《说文五翼》,桂文灿《群经补正》等,今皆不见于此编。茹、邵二氏之书,别刊于《南菁丛书》中。李慈铭想要删除的有,洪北江《左传诂》,宋确山《周礼故书疏证》、《仪礼故书疏证》,邵位西《礼经通论》,戴子高《论语注》。今唯不见戴书,洪氏、宋氏、邵氏之书俱在。又李慈铭有《复陈蓉曙书》,与他商量此《经解续编》中当删去之书和变换书中次第等问题。只是不载原书,所以他所说的应该删去的书和该变换的次第,与今刊本是否相同,亦不得而知。由此也可断言,此编并不完全符合当时学者的意见。有光绪南菁书院刊本、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孟云浦集

    八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明孟化鲤(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孟化鲤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持正不阿。后以奏起给事中张栋先事,削籍

  • 四明丛书

    八集,一百六十七种。民国张寿镛(1876-1945)编。张寿镛,字伯颂,一字咏霓,号约园。浙江鄞县人。光绪年间举人。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财政厅长,后任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政务次长及光华

  • 隶法汇纂

    十卷。见《隶法纂要》。

  • 肯綮录

    一卷。北宋赵叔向(?一1127)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

  • 沈文肃公政书

    八卷。清沈葆桢(1820-1879)撰。沈葆桢,字幼丹,侯官(今福建闽侯)人。道光进士。历任九江知府、文信知府、江西巡抚,后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光绪元年(1875)任两江总督兼南

  • 春秋大事表

    五十卷。舆图一卷。附录 一卷。清顾栋高(详见《尚书质疑》)撰。此书将春秋列国之大事分类列表,有时令、朔闰、长历拾遗、列国疆域、列国爵姓及存灭、列国犬牙相错(附列国地名考异)、列国都邑、列国山川、列国险

  • 雅似堂文集

    十卷。《诗集》三卷。明文德翼(约1649年前后在世)撰。文德翼,字用昭,江西德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嘉兴推官。著有《宋史存》等。是集为文集十卷,诗集三卷。德翼人品清逸,而学问

  • 西游补

    十六回。明董说(1620-1686)撰。董说字若雨,明亡后为僧,更名南潜,号月函,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和反清志士有联系,曾参加复社,系复社主将张溥的学生,也曾从黄道周学《易》。据《乾隆乌程县志

  • 孝丰县志

    ①十卷。清罗为赓纂修。罗为赓,康熙年间任孝丰县知县。孝丰自明宏治间始设县,天目峙其南,苕水在其北,为浙西佳处。明代有志,至清久已散失。此志为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卷一方舆志,子目八。卷二建置志,

  • 郭明经遗集

    四卷。清郭志正(1860-1901)撰。郭志正,字体吾,号直夫,湖南长沙人。光绪间诸生。此集凡四卷。第一卷为说经之文。第二卷为史论及书后、墓表、墓志之属。第三卷为骈体文。第四卷则古今体诗。郭志正是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