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爱礼集

爱礼集

十卷。明刘驷(约1368前后在世)撰。刘驷,字宗道,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朝初年,征秀才入试,刘驷为第一。授都御史衔,后坐事发往云南,卒。其门人私谥为“爱礼先生”,因以此名其集。是集凡十卷。文三卷,诗二卷,《中庸说》一卷,书启三卷,附录一卷。刘驷以元末陈淳之学为宗,集中诗文多涉性理,略似语录之体。其中《中庸说》是其讲授《中庸》的口述文字,但没有什么独创性。附录一卷系《慎独翁行状》,记其父刘宝与刘驷平生行实颇详,乃其门人漳州陈拯撰述。又附有《与赵先生书》一篇,是刘驷给其师赵彦进的书信。是集由浙江参政林进卿刻于明宏治六年(1493)。有浙江巡抚采进本。

猜你喜欢

  • 礼书纲目

    八十五卷。清江永(1681-1762)撰,生平详见《周礼疑义》。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为未完成之作,后人续修亦未完成。江永广摘博讨群经,以《周礼》原秩列纲目,为《礼书纲目》,自称“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

  • 松门稿

    八卷。明王庭譔(1552-1600)撰。王庭譔字敬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著有《松门稿》。是集凡八卷。前有冯琦序。因譔年未四十而没,诗文皆未成就。故冯琦序

  • 笋梅谱

    二卷。明释真一撰。释真一,真实姓名、生卒年月及事迹均不详。只知其天启七年(1627)居住在杭州法华山龙归坞,著有《笋梅谱》一书。是书主要记载释氏所居之地的各种笋类和梅花。因该地笋类、梅花极盛,故撰此书

  • 大童寺志

    十卷。清闻性道释德介撰。《大童寺志》清刻本,共十卷。卷首为山图、寺图、凡例。正文分为十门。一曰山川考。二曰建置考。三曰先觉考。四曰盛典考。五曰云踪考。六曰法要考。七曰塔像考。八曰表贻考。九曰辖驱考(附

  • 广韵说

    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1753-1803)字得青,一字槎客,江苏嘉定(上海市嘉定县)人。嘉庆五年(1800年)贡生。曾与陈诗庭同校《说文解字》。后假馆钱大昕“孱守斋”,尽读所藏书,学益邃。所著《十

  • 孟子四考

    四卷。清周广业(1730-1798)撰。广业字勤补,号耕崖,浙江海宁(今浙江境内)人。是书题为四考,第一《逸文考》,第二《异本考》,第三《古注考》,第四《出处时地考》。不只搜集逸文,都有甄别。异本古注

  • 移芝室古文

    十三卷。清杨彝珍(1807-?)撰。杨彝珍字湘涵,一字性农。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兵部主事。彝珍文集若干卷,语高而旨深,词句刻深。因旧刻漫患讹舛,琪光等儿、孙、曾孙

  • 唐类函

    二百卷。明俞安期(生卒年不详)撰。俞安期字羡长,初名策,字公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魁颜长身,才气蜂涌,但竟以布衣终。著有《翏翏集》四十卷。《诗隽类函》、《类苑琼英》、《启隽类函》。唐朝所著类书大小

  • 净土圣贤录

    九卷。清代居士、学者彭际清,一名彭绍升撰。彭际清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际清乃是“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他的侄儿希涑初发愿成际清想编成有关吴修持净土者事迹一

  • 说文引经考异

    十六卷。清柳荣宗(1802-1865)撰。荣宗字子翼,一字翼南,江苏丹徒人。为学不主一家之说,另著《尚书解诂》,未见传本。据柳氏自序说,《说文自叙》虽云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