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洛阳伽蓝记钩沈

洛阳伽蓝记钩沈

五卷。民国震均(唐晏)撰。震均,满州人,姓瓜尔佳氏,民国初,改姓唐,寄居沪上。光绪八年(1882)进士。曾从张叔宪、潘伯寅等人游,故擅长词章书画金石考据学。著有《书人辑略》、《天咫偶闻》、《两汉三国学案》、《渤海国志》四卷,虽搜拾未富,但创始之功不可没。此书乃其居沪上时所撰。因嫌吴若准《洛阳伽蓝集证》限域未清,难免混淆,虽略胜于旧编,但未尽尘障,乃作此书是书全用《水经注》体裁,涉及寺事市里第宅,例高一格写,此外附注皆低一格,杨街之的案语,则作夹行,误字意定,以△加以区别。考订之字旁边加圈区别。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意在借伽蓝保存时事,故搜采《魏书》、《北史》等书,于记中人物,皆略注大概。吴若准的《洛阳伽蓝记集证》及附图,亦为改订,仍冠篇首。唐晏《洛阳伽蓝记钩沈》的例案,不无可议。如杨衒之案语,例作夹行,可永宁寺浮图一节的“街之尝与河南尹胡世孝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二十一字,也应作夹行,注于“禁人不听升”一语之下,但此书低一格,作为注文,与以下连写;又如永宁寺浮图节“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一语下,自初掘基至闻及十余里;又如浮图北有佛殿一所”一语下,自形如太极殿至莫尚于斯;又如“形制似今端门”一语下,自图以云气至世所闻,此书皆低一格,作为注文。此类例子甚多,另卷五禅虚寺条,所谓“永平里也”一语,注即汉太上王广处八个字,注字尚存,应是杨街之的原注,却滥入本文,其误显然,张宗祥在合校本中已指出。此书本文子注不见古本,不易析别,为不足之处。该书收入《龙谷精舍丛书》。

猜你喜欢

  • 孟子篇叙

    七卷。清姜兆翀撰。兆翀字孺山,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庆时举人。赵岐曾有《孟子篇叙》,兆翀是书仍用赵氏篇叙之名。首列孟子年表,更以七篇分叙。每篇中又各有叙,从上孟叙起,《梁惠王篇》记历说梁、齐、邹

  • 武乡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白鹤修,史传远纂。白鹤字秀干,满州镶白旗人,出身翻译生员,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武乡县知县。按武乡县志,创修于明万历间,一修于清顺治二年县令李台辰,二修于康熙三十一年县令高鉷。《武

  • 子渊诗集

    六卷。元张仲深撰。集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未署名。《文渊阁书目》载其集,亦不著撰者姓氏。据考为张仲深撰。仲深字子渊。生卒年不详。庆元(今属浙江)人。集久不传。《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分体缀辑

  • 化书

    又名《齐丘子》、《谭子化书》,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谭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早年爱好诸子、黄老之学,不求仕禄功名,后出游终南山,并遍历名山,不复归故里。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

  • 孟邻堂文抄

    十六卷。清杨椿(约1675-1753)撰。杨椿字农先,江苏武进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擢侍讲学士。乾隆间偕修《明鉴纲目》。生平著述颇富,皆散佚不传。其遗文十六卷,子孙两代均欲付梓,未果。《孟邻堂文

  • 杼山集

    十卷。唐皎然(约760前后在世)撰。皎然,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亦与

  •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不分卷。清黄易辑刻。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其篆刻醇厚渊雅,发展了秦、汉的优良传统。为“西冷八家”之一,与丁敬并称“

  • 画纪补遗

    二卷,附《元画纪》一卷。不著撰人姓名。该书所载始自宋高宗以后,迄于元代至正之间许多画家事。其中错误颇多,如马远的父亲名为“公显”、兄名为“逵”,可该书却把“逵”误为马远之弟、把“公显”误为马远之孙。其

  • 海樵先生集

    二十卷。明陈鹤(?-1560)撰。陈鹤,字鸣野,一作鸣轩,号海樵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百户。陈鹤少年时,已知好古,买奇帙名贴,穷书夜诵览。袭荫绍兴卫百户,非其素志,

  • 知非斋易释

    三卷。清陈懋侯撰。此书将《周易》中的名物、象义进行分类解释,体例同《尔雅》相似,为周易训诂之作。全书分三卷十四类。上卷共释七类事物,为释象、释辞、释位、释名、释义、释得、释失。卷中诠释三类,为释天、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