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水经注碑目

水经注碑目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谪戍云南永昌。曾与何景明等为友,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古倾向。贬谪以后,感愤颇多。又能文、词及散曲,对民间文学也颇重视。其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一生著作达一百余种。后人辑其重要者为《升庵集》。至于《水经注碑目》,既与《隶释》重复,考证也很不够,疏舛较多。嘉靖十六年(1537)云南按察副使朱方为之刊版。宋洪适作《隶释》,已曾引用了《水经注》所载诸碑。但杨慎考证的精密程度反而不及洪书。如“河水”一篇,海门口大禹祠三石碑、夏阳城西北司马迁庙二碑、合阳城南文母庙碑、临洮金狄胸碑、陕县五户祠铭、洛阳县北河平侯祠碑、黎阳县南黎山碑、凉城县伍子胥庙碑、濮阳城南邓艾庙碑等,都没有收录。在每条下所注,既有自己写的,也有引用郦道元的。如郎山君碑,下注云:在今保定府,这是杨慎自己注的;至于卢龙九峥山刊石碑,下注其铭尚存等语,这是引郦道元的文字,但未注明,以至混淆不清,亦无体例。后附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目》和曾巩《金石录跋尾》,载录唐以前的碑刻,也有同样的毛病。且王象之南宋人,曾巩是北宋人,按照时代排列,也应以曾巩置王象之之前。“四库存目”注有“天一阁”藏本。

猜你喜欢

  • 偶存草堂集

    六卷。清林之茜(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林之茜字素园,山东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林之茜寓居孝感,工诗,著有《偶存草堂集》。是集凡六卷。前有杨梦琬序。其诗取法在中唐、南宋之间,虽较清丽,然摹拟之痕颇

  • 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八卷。清邹澍(1790-1844)撰。邹澍字润安,号闰庵,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博览群书,精诗文,通医理。著有《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经

  • 广胎息经

    二十二卷。无撰者名姓。但题宋人。然此书第二十一卷中引罗洪先、陈献章之语,似为明代作品。其书皆以养浩生问,丹庭真人答的形式贯穿始终。分《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论述吐纳之法,兼及容成之

  • 尚书注疏补正

    一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在其自注中说,他所校之《尚书注疏》是根据宋本《正义》为主。但宋刻本《尚书注疏》很多,不知卢氏用的是哪一种本子。书内文字是者,则大书。凡毛本伪字,以及稍有不同的,都注在其下备考。

  • 续三体唐诗

    八卷。清高士奇(1645-1704)选编。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围,不利。卖文自给。新岁为人作春帖,自为句书之,偶为圣祖所见。旬日中三试皆第一,命贡奉内廷,

  • 广蒙求

    三十七卷。明姚光祚(生卒年不详)撰。姚光禄字允昌。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十六年举人。官保定府同知。宋王逢原著有《十七史蒙求》十六卷。姚光禄因其内容尚不够详备,所以在其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分为三十七

  • 现果随录

    一卷。清朝僧戒显(生卒年不详)撰。戒显字悔堂,顺治年间杭州灵隐寺僧人。《现果随录》以阐述佛教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择取有关人和事编成此书九九,凡八十一则。每则叙事之后,必有论断。分清善恶之别。以此,劝人

  • 燕山丛录

    二十二卷。明徐昌祚(约1602年前后在世)撰。徐昌祚,字伯昌,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曾为刑部官。徐昌祚因辑《太常寺志》,得以征各州县志,因采其所记,成《燕山丛录》二十二卷。这部书是作者官刑部时所作,记

  • 书目答问笺补

    四卷。清江人度撰。江人度,目录学家,生平不详。该书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分类和编次均依照《书目答问》,对其加以补充,校正其中的错误。第一,补充《书目答问》没有记载的版本;第二,补充《书目答问》

  • 周易口义

    十二卷。倪天隐撰。又名《易传》、《易解》、《口义》。是北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天隐事迹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官至太常博士。此书以《易》之“变易”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人生吉、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