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通释

楚辞通释

十四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能,号薑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军入关南下,奋起在衡山组织义军抗清。清军入湖南,他由湘西转桂林,任桂王政府行人。桂林失陷,辗转湘西而归衡阳,于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闭门著书三十余年。自题“明遗臣王夫之之墓”墓碣,曾多次拒绝清政府的赠馈与聘请,终身不仕,完发以终。王夫之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不仅对经学、哲学、史学、文学有精深研究,对天文、地理、数学也有高深造诣。著作甚丰,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续通鉴论》、《楚辞通释》等,辑为《船山遗书》,共三百二十四卷。《楚辞通释》卷首有《史记·屈原列传》,张仕可《楚辞通释》序,王夫之关于本书的《序例》五则,《通释》十四卷目录。目次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以上为屈原作品),卷八《九辩》,卷九《招魂》(以上为宋玉作品),卷十《大招》(景差),卷十一《惜诵》(贾谊》,卷十二《招隐士》(淮南小山),卷十三《中山楚辞》四篇,卷十四《爱远山》(以上为江文通作品)。卷末附录作者《九昭》。注释体例为:每篇前有题解,有的考释屈原生平,说明时代背景,有的阐明微言大义,订正前人旧说之误。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段释文。王夫之生于楚地,曾受异党王化澄的谗害,有颠沛湘西与屈原相似的遭遇,并且有和屈原相同的思君忧国的思想感情,所以对屈原的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阐释得更为细微真切。此书被视为清代楚辞研究扛鼎之作(另有《山带阁注楚辞》、《屈原赋注》),在整个《楚辞》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学术价值表现为:一、多有独到准确之见。如对《九歌》主题的解释,自王逸以降,多认为有所寄托,即王逸所说:“上陈事神之敬,下以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楚辞章句·九歌序》),王夫之则认为《九歌》纯粹是娱神的乐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并无托之以风谏的地方。在《九歌》题解中他说:“婉娩缠绵,尽巫与主人之敬慕,举无叛弃本旨,阑及己冤。但其情贞者其言恻,其志菀者其音悲;则不期白其怀来,而依慕君父,怨诽合离之意致,自溢出而莫圉”。此真可谓一语中的。在具体词语解释上亦有独到之见,如解释《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中的“博”,王夫之一反王逸、朱熹、汪瑗等大家的解释,将“博”解为“过其幅量之谓,犹言过也。”按诗句意解过謇更接近原旨。在文体和文章结构上亦有独到之见,如关于《九辩》王夫之提出:“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九辩》题解)。对《九歌》十一篇作品关系上,发挥汪瑗说法,进一步说明:“前十篇皆各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礼魂》)乃前十祀之所通用。”(《楚辞通释·九歌礼魂》解题)。二、以作品时代背景、社会现实、作者身世和思想发展过程做为理解作品的治学方法是可取的。即《九歌》题解所说:“就文即事,顺理诠定。”王夫之把《离骚》创作背景及处境心情与《九章》创作背景、处境心情作比较(实际是从作品分析中做出的比较),认为《离骚》作于怀王之时,屈原在“犹有望焉”的心情下,所以“其辞曲折低回”,“言讽而隐,志疑而不激。”认为《九章》作于顷襄王之时,屈原处于“窜原于江南,绝其抒忠之路”的处境,想到“身之所锢,国之必亡,无余望矣,决意自沉”,自己思想便“无容再隐”,“故《九章》之词,直而激,明而无讳”(上引语出《离骚》、《九章》题解)。这种不“舍本事以求情”(《序例》)的治学方法是科学的,结论令人信服。《楚辞通释》在某些词语解释上,亦有不当之处。如用方士铅汞之说来解释《远游》,认为“无不吻合”,把《离骚》“相观民之计极”的“计极”,解为“计其兴亡得失之度数也”等,都是糟粕和谬误之处。版本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王敔刻本,湖南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桂东郭孔岚补刻本。同治四年(1878)湘乡曾氏兄弟所刻《船山遗书》(五十四种、二百八十八卷)本。民国影印同治《船山遗书》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太平洋书店根据王、曾刻本铅印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断句排印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根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重印本。

猜你喜欢

  • 诗名多识

    四卷。不著撰人姓氏。朝鲜图书解题作丁学祥撰,不确。该书第一卷为识草、识谷;第二卷为识本、识菜;第三卷为识鸟、识兽;第四卷为识虫、识鱼。大旨本夫子多识于草木鸟兽之义。取《禽经》、《菜谱》、《本草》等书,

  • 小学考

    五十卷。清谢启昆(生卒年不详)撰。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广西巡抚。著作尚有《西魏书》、《粤西金石志》、《树经堂集》等。是编乃补朱彝尊《经义考》之作。依《经义

  • 楚辞九歌解

    一卷。清顾成天(详见《离骚解》)撰。本书有顾氏康熙四十九年(1710)春日自序,同学周彝康熙五十三-五十四年(1714-1715)序及同学黄之隽康熙五十二年(1713)序。此书收《九歌》并为九篇,即二

  • 巢经巢诗钞

    九卷。《后集》四卷。清郑珍(见《巢经巢遗稿》条)撰。郑珍诗作学杜甫,实则与黄庭坚相类,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是以学为诗者。凡所遭际山川之险,跋涉之窘艰,友朋之聚散,室家之流离与盗贼纵横,人民涂炭等世事,一

  • 周子

    卷。吴周昭(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周昭字恭远,颖川人,官中书郎。附见《吴志·步览传》。《隋书·经籍志》儒家梁有《周子》九卷,失传。《唐书·经籍志》不著录,佚已久矣。《太平御览》引周昭新撰,即指此

  • 义乌人物志

    二卷。明金江(生卒不详)撰。金江,字孔殷,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义乌人物志》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金江当为嘉靖前后人。该书取史传地志及诸家文集中所载义乌名人47人,各为之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方言》之全称,详见“方言”。

  • 种莲岁稿

    六卷。《文略》二卷。明朱宪(1525-?)撰。朱宪为辽王朱植六世孙。初封句容王,嘉靖十九年(1540)袭封。隆庆二年(1568)以罪降庶人,国除。此编《岁稿》刻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时宪三十二岁

  • 骈字分笺

    二卷。清程际盛撰。程际盛原名炎,字际盛,以字行;又字焕若,号东治;江苏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授内阁中书,累官至湖广道御史。后退归田里,以汲古穷经为务。尚著《续方言补正

  • 周易

    ①无卷数。宋刊巾箱本九经之一。只有正文,无注,无音义。凡贞、恒、桓等字皆缺末笔,知此为南宋时版本。全书凡二十二页,每半页二十行,行二十七字。其篇次皆依据魏王弼《周易注》,惟不设卷数;内容则悉据唐孔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