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杨子折衷

杨子折衷

六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虚明无体,广大无际,天地范围于其中,四时运行于其中,万物发育于其中,辞生于其中,事生于其中。人心本为善,有恶是受“意”的干扰。所以修养方法只能是“毋意”,即使心保持寂然不动的“明镜”状态,不思、不虑、不接触外物,顺应心的本然状态。实际上是把佛家的“无念”引入儒学。他甚至斥责《大学》非圣人之言。恍惚以为得其真传。为此,湛若水仍集其所言,逐条进行析辨。凡书中低一格者为杨简之说,平格者为湛若水之论。他尖锐地批评杨简是以圣贤的格言,文饰自己的邪说,其言论“乃异教宗旨也。”各种版本的《甘泉先生文集》皆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石船居剩稿

    四种,十四卷。清李超琼撰。李超琼字惕夫,合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幼年读书成都,二十九岁从军辽左,随陈海珊观察,行巡辽阳、海城,入凤凰城。在辽八年,辅佐陈海珊办理边务。后官江苏等县知县。四种为

  • 楹书隅录

    五卷,续编四卷。清杨绍和撰。杨绍和(约1830-1901),一字勰卿,字彦合,山东聊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出身官宦之家,清末北方第一藏书家海源阁主人杨以增(1787-1855)之子。杨以增曾

  • 南华模象记

    八卷。清张世荦(生卒年不详)撰。张世荦,字无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九年甲子(1744)举人。撰有《南华模象记》八卷。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引《庄子》以释佛理,有的则以佛家之说释解《庄子》。

  • 澹友轩集

    十六卷。清薛所蕴(1600-1667)撰。薛所蕴,字行屋,号行坞;又字子展,又号桴庵。孟县(今属河南)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等,后降李自成。入清,官至礼部左侍郎,后受御史高尔俨

  • 金瓶梅传奇

    二卷。清郑小白(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原书不著作者姓名。王国维《曲录》五录郑小白《金瓶梅》一本,其注说:“小白佚其名,江都人。”即此传奇的作者。本书取材于明人长篇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保留了

  • 尚书启蒙

    五卷。清黄式三撰。黄式三字薇香,浙江定海人,岁贡生。黄式三的《尚书启蒙》是以江声《尚书今注音疏》、王鸣盛的《尚书后案》、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为蓝本而成,只是黄氏从马融说

  • 汉儒传易源流

    一卷。清纪磊撰。此书以朱彝尊《经义考》中内容为线索,对汉代诸儒及其易学著作全部收入。魏晋以后,凡见于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者,则全部收入,其它一概不录。此书目的在于

  • 再团圆

    五卷。署“步月主人”,编者真实姓氏无考。该书为荟集各家小说的汇编之作,原书当有多卷,今存残本只见五卷五篇。其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裴晋公义还原配》三篇选自冯梦龙“三言”之《古

  • 铜马编

    二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历古田、高唐知县。著有《淡圃芋记》。此集为其崇祯中为福建古田知县入觐京师,往返记

  • 改设学堂私议

    一卷。清刘光生卒年不详)撰。刘光,陕西咸阳人。在陕西弘道开讲多年,在《陕西新志》中有其传记。该书名为《改设学堂私议》,实质上提出了更改各地县官制度的建议。书中提出,以二十至三十自然村为一乡,设立乡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