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曹集诠评

曹集诠评

十三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治经不拘汉宋。校订书籍极多。著有《毛郑诗释》、《三礼释注》、《周易述传》等,汇刻为《颐志斋丛书》。该《曹集诠评》是丁晏全面评注魏晋时文学家曹植的《曹子建集》的专门著作。曹植字子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三国魏诗人。《隋书经籍志》有魏《陈思王集》三十卷、《唐志》二十卷,原本久佚。《四库》著录集十卷,据宋嘉定翻刻之本《曹子建集》,含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撰者所见明万历休阳程氏刻本十卷,其赋诗篇数与宋本同,杂文较宋本多三篇。撰者以《魏志传注》、《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乐府解题》、《冯氏诗纪》诸书校之舛伪,进行诠评。是书十三卷,分为正文十卷,逸文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正文前除序外,还有《曹子建集》十卷的《四库全书提要》题辞、《郡斋读书志》卷四所载《曹植集》一卷、史传、集说等关于曹子建的资料,颇有价值。正文分十卷,含赋四十四首、诗四十三首、乐府五十六首、颂六首、碑一首、赞三十三首、铭二首、章二首、表三十四首、令三首、文二首、咏一首、序五首、书六首、论二十一首、说六首、诔九首、哀辞三首。正文后有逸文一卷、含赋、诗、乐府、赞、颂、表、令、论、辨三十一首及其遗句。附录一卷包括曹子建年谱、刘寿首跋及撰者之文陈思王诗钞原序、东阿怀古、东阿王墓。是编可谓曹子建资料之集大成者。有同治十一年(1872)金陵书局刻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扫叶山房石印本,古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本。

猜你喜欢

  • 中庸总说

    一卷。中庸读法一卷。清王又朴撰。是书的总说,乃顺经文而畅其旨,无所阐发。读法,则就朱子九条而广之。其解“费隐”,谓因其不可离,则无处非道,无时非道,故称“费”,因其费则瞻在前而忽在后,故称“隐”。又说

  • 绿水新编

    三卷。明莫叔明撰。叔明,明末叶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字公远,江苏吴县人。该编各卷题有广平安谦校正字样,包括古今体诗,前有知吴县事广平安谦作的序文。序中认为叔明近体诗仿温庭筠、韦应物;歌行效贾岛、孟郊。

  • 辛甲书

    一卷。原题周辛甲(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辛甲,亦称辛尹,原为商臣,曾多次谏纣王,而其意见从不被采纳,遂离商到周,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任太史等职,曾命百官作箴辞以劝戒国王。《左传·襄公四年》简录其

  • 杨文懿集

    十二卷。明杨起元(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起元,字贞复,广东归善人。万历五年(1677)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卒天启初年,追谥文懿。著有《识仁编》,已著录。此集为其孙廷春所刊。

  • 冬烜草堂遗诗

    二卷。清陈豪(1839-1910)撰。陈豪,字止庵,号蓝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举人,官至湖北随州知州。陈豪为官清廉,有政绩,能书工画,善于吟咏。本书所收陈豪遗诗共四百三十三首,分为古、近两

  • 石仓历代诗选

    五百零六卷。明曹学佺(1574-1646)编。曹学佺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侯官)人。明万历进士,天启年间官广西参议,后官至礼部尚书。有《易经通论》、《周易可说》、《书传会衷》、《春秋阐义》、《舆

  • 钦定翻译五经

    五十八卷。清乾隆帝因满人不通汉语,儒家经典不易在满人中传播,遂效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命人将《孝经》译成鲜卑语(称《国语孝经》)故事,在乾隆二十年,命人把儒家经典译成满文。因《四书》为初学所必读,故先

  • 类书纂要

    三十三卷。清周鲁(生卒年不详)撰。周鲁字南林,无锡人。此书为抄录类书而成。其内容全不注明出处。有的舛误相因,并无新意。

  • 寒松阁诗

    二十卷。清张鸣珂(1829-1909)撰。张鸣珂,字公束,又字玉珊,浙江嘉兴人。曾以县令需次江右,官至中丞。家世清门,妙年力学,又得韵甫黄氏为师。于省垣书局任职二十余年。著有《艺谈琐录》等。是编诗八卷

  • 钱塘集

    十四卷。宋韦骧(1033-1105)撰。韦骧,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知袁州萍山县。历福建转运判官、主客郎中。建中靖国初(1101)知明州。后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