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静斋遗书二种

戴静斋遗书二种

二卷。清戴清(1762-1827)撰。戴清字静斋,先世为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江苏仪征。戴清天资异常聪慧。他少时读《国语》,便沉溺书中,如痴如醉。一生对地理之学研究颇深,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著有《四书典故考辨》十二卷。汉代经学家说经,喜欢引用历史典故进行解说,而宋代经学家认为用典故说经,容易使内容空乏,便视之为粗劣之举,是不可循之法。戴清则兼用汉、宋经学家之法,运用历史事实和先儒注疏说经,效果特佳。戴清认为《四书》中地名引用沿袭之误常有发生,便搜集史书地理志及地学典籍,注疏考校《四书》地名,纠证其错误,考证确凿有据,令人信服。如孔子从鲁国出发,到达过卫国,从宋国出发到陈。孟子从邹出发,到梁,从齐国出发到滕。以及鲁太师挚逃齐,二饭乐师干逃楚,三饭乐师缭逃蔡,四饭乐师缺逃秦,所到之处,一一作了详细考证,并与今名进行比照。校证了朱熹《集注》中的错误。又著《群经释地》十卷。此书是在阎若璩《四书释地》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分卷按书划分,即《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穀梁》、《公羊》、《尔雅》、《论语》、《孟子》各一卷,其他诸经的考释则附于后。戴氏同乡刘文淇对二书推崇倍至,并对其注释作了补充,然后编为两卷,刊刻行世。戴清还著有《双柑草堂古今体诗》八卷、《古文》二卷、《骈体文》二卷、《经史管见》四卷,《史汇》、《说苑》、《新序》正误各一卷,《辨韵》三卷,《太氏兵法集证》二卷。上述著作均散佚不传。刊行于世仅有《戴静斋遗书二种》。其目录:清戴清撰《四书典故考辨》一卷、《群经释地》一卷。有清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避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 论语琳公说

    刘宋释慧琳撰。清马国翰辑。慧琳本秦郡刘氏子,富有才华,兼内外之学为庐陵王义真赏识。著《均善论》,颇贬裁佛法。其《论语说》史志《释文·叙录》均无记载。只皇疏引有四节。邢疏又从皇疏转引。其说虽新巧,但与经

  • 西泠怀古集

    十卷。清陈文述(1777-1843)撰。作者生平见《西泠闺咏》。他晚年悟道,遁入空门,西湖所以名甲天下者,不独以水秀山明,更因名人遗踪甚盛。自帝尧时之许由,西汉之东方朔,唐之白乐天,宋之苏东坡,郭祥正

  • 鄞县志

    七十五卷。清戴枚修,张恕纂。戴枚光绪初年任鄞县知县。此志为同治十三年(1874)修,稿本,全书七十五卷,目为建置表、星野、疆域、风俗、乡里、城池、公署、坊表、山川、水利、户赋、学校、书院、兵制、海防、

  • 道德真经集注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

  • 乐全集

    四十卷。《附录》一卷。宋张方平(1007-1091)撰。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方平自号乐全居士,其集名亦称乐全,取庄子“乐全之谓得志”语。少聪颖绝伦,于书一览不忘。家贫无书,从人借三史

  • 左官异礼略

    一卷。清沈豫撰。豫有《春秋左传服注存》二卷,见前。《左官异礼略》条举《左传》中与《周礼》相异的官制,加以考证。其中有名不同而实相似的,有名同而实不同的,一一加以辨析。此书对研究周代及春秋官制具有一定的

  • 致远堂法书

    一卷。清张考捏得陶渊明自书诗,刻为此帖。按其自跋所说,陶靖节人品学问,晋代第一,而从未有称其书者。张考捏言得其所书杂诗十二首,古劲流逸,墨迹宛然,每展玩便不忍释手。因思物之美者不可秘而不传,于是访请名

  • 浩波遗集

    三卷。清郑际熙(约1722-1770)撰。郑际熙,字大纯,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际熙工诗文。是集为其弟际唐等所刊。凡诗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宣称诗人作诗,非

  • 禹城县志

    ①八卷。清王表纂修。王表字左沧,安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禹城知县。王表掌禹城,正逢朝廷檄征邑志,王表奉命纂修。因袭明志甚多,历时二月而成。《禹城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建置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