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十四卷。清吴仪洛(1736-1795)撰。吴仪洛字遵程,海盐(今属浙江)人。为当时名医。吴氏出身于藏书世家,其家收藏医药珍籍颇多。自童年起即攻考科举。乾隆初年弃儒学医,阅读家藏医书,并游于楚、粤、燕、赵等地,曾留四明(今属宁波)五年,阅览范氏天一阁之藏书,故读书广博,阅历亦深。后归里业医,资贫拯危,名噪一时。行医达四十年之久。著述较多,有《本草从新》、《伤寒分经》、《四诊须详》、《女科宜今》等书。吴氏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成》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综合二书,根据“方有宜古不宜今者”和“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进行删改补充,收集古今成方一千一百余首,编撰而成,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其用意为“切于时用之方”、“而尤期用方者之切于病情也”(作者自序中语)。全书共二十二万字。首卷先论“方制总义”,次论“《内经》方”。然后依照方剂性类,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精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等二十四门。卷末并附有《勿药之诠》一篇,集录养生家言,是调摄养生的专篇。此书每方先述适应证,次述药物组成、配伍、方义以及加减变化。条理赅括,词目明晰,注释引证,不厌其烦,对于使用注意要点,尤多经验之谈,是一部可资临床参考的方书。书中如琥珀散治诸淋,在注解中辨析诸淋之病因、病机及辨证特征、药物配伍的内在联系等,简明扼要,颇为详明,对初学者甚有裨益;同时选方大多切合临床实用,便于查考。卷末附篇不仅介绍了气功锻炼的方法,还着重阐述了防病养生的知识,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正如吴氏所言:“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此书与《医方集解》比较,收方更多,条理更明,引证更详,更切实用。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硖川利济堂刊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瓶花书屋校刊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诗三家义集疏

    二十八卷。清王先谦(1842-1917)撰。该书收集三家遗说,很有独到见解。在序例中,王氏称《毛诗训沽》,有可取之处。如没有毛诗,则三家之说除见传记外,连其经文作何字都无法得知,《诗经》更无法成为完整

  • 盐铁论考证

    一卷。清张敦仁撰。张敦仁认为《盐铁论》自明嘉庆中为张之象所乱,卷次割裂,字句错谬颇多。顾广圻得宏治十四年江阴令新涂祯依嘉泰壬戌本所刻,因取淦本重雕于江宁,撰考证一卷,附其后。考证之处,颇见精义。如《力

  • 周礼疑义举要

    七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学者称慎斋先生,安微婺源(今属江西)人,为县诸生三十年,后弃举业,课徒授业,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受业。好学深思,长于比勘,被后治汉学者奉为先河。江

  • 玉芝堂谈荟

    三十六卷。明徐应秋(生卒年不详)撰。徐应秋,字君义,号云林,衢州西安(今属浙江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著有《骈字凭霄》、《玉芝堂谈荟》等。此书三十六卷,内容多为考证之

  • ■溪诗话

    十卷。宋黄彻(约1139前后在世)撰。黄彻,字常明。福建莆田人(《八闽通志》作邵武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授辰州县丞,为官颇有政绩,后因忤权贵弃官,遂终于家。著有《溪诗话》。是集为

  • 抱润轩读尚书记

    一卷。马其昶(1855——1930年)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光绪年间官至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马其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民国时期曾参加《清史稿》的纂修工作,著有《抱润轩

  • 蒙隐集

    二卷。宋陈棣(约1150前后)撰。陈棣,字鄂父,青田(今浙江青田县)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履历及事迹均不详。仅知其父陈汝锡,字师予,绍兴四年(1134)进士,官至浙东安抚使。陈棣以文任官,曾为桐川椽,

  • 唐月令残卷

    一卷。唐明皇刊定,李林甫(?——752)等注。李林甫,小字哥奴,唐宗室,结厚惠妃,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晋国公。他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以成其行,妒贤忌能,以保其产,屡兴大狱,以张其

  • 孝义县志

    ①二十卷。清邓必安修,邓常纂。邓必安字东山,江西南丰县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三十三年(1768)任孝义县知县。邓掌孝义时,居心仁厚,莅政严明,修学宫,设书院。按孝义志,创于明嘉靖间邑人张冕,四

  • 春秋古经说

    二卷。清侯康(1798-1875)撰。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今广东番禺)人,道光时举人,著名学者。博学好古,通经史,除《春秋古经说》外,还著有《穀梁礼证》、《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