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建康志

建康志

五十卷。马光祖修,周应合纂。马光祖,字华父,号裕斋,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进士,宝飏三年(1255),以宝章阁直学士安抚使来任建康知府,开庆元年(1259)以资政殿学士安抚使再任,景定间又以安抚使三任。周应合(1213-1280),号淳叟,又号溪园,南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淳飏进士,官至实录院修撰。周氏博物洽闻,学力充赡,曾纂《江陵志》。马光祖于景定二年(1261)设立志局,聘周应合主其事。周应合夜以继日,疲精书传,同年即完成志稿。卷一至四留都录;卷五建康图;卷六至十四建康表;卷十五至十六疆域志:地为都、地为治所、地所属分野、地所属国、地所属州、地所属郡、地所置侨郡、地所置府、地所统县、地所接四境、镇市、乡村、坊里(巷陌附)、铺驿、道路、桥航、津渡、堰埭;卷十七至十九山川志:山阜、冈岭(岘坡堆附)、江湖(淮附)、溪涧、河港、沟渎、池塘、井泉、诸水、岩洞、洲浦(矶汀夹沙附);卷二十至二十三城阙志:古城郭、今城郭、门阙、古宫殿、楼阁、堂馆(斋附)、亭轩、台观、园苑、诸仓、诸库、务场、药局、雪窖、狱犴、营寨、庐院;卷二十四至二十七官守志:府治、通判厅、职官厅、曹官厅、都督府、宣抚司、制置司、安抚司、总领所、转运司、侍卫军马司、御前都统制司、提领茶盐所、提领户部酒库所、诸县令;卷二十八至三十二儒学志:前代学校兴废、本朝兴崇府学、置教授、增学计、立义庄、建明道书院、建诸县学、祀先贤、贡士;卷三十三至三十七文籍志:书籍、书版、石刻、诸论、奏议、露布、表状、诗赋、乐府;卷三十八至三十九武卫志:形势、攻守、江防、尺籍、器甲、战舰;卷四十至四十一田赋志:田数、赋税、营租、沙租、圩租、蠲赋杂录;卷四十二至四十三风土志:风俗、民数、灾祥、第宅、土贡、物产、古陵、诸墓、义阡;卷四十四至四十六祠祀志:古郊庙、社稷、祠庙、宫观、寺院;卷四十七古今人表、古今人传:正学;卷四十八至四十九古今人传:孝悌、节义、忠勋、直臣、治行、耆旧、隐德、儒雅、贞女;卷五十拾遗。卷五建康图后收入地名辨六则。书前有马光祖、周应合二序及马光祖《进〈建康志〉表》。志乘至宋,无论内容或体例渐趋完备。此志先分总类,再各分细目,条理清楚,层次明析,体例严整,领属得当,可称旧志中的珍品。有明影宋抄本、清钱大昕抄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年间抄本、清嘉庆六年(1801)金陵孙忠愍祠刻本。

猜你喜欢

  • 聚学轩丛书

    五集,六十种,二百五十一卷。清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贵池(今安徽省贵池县)人,生卒年不详。喜流传古籍,刊刻丛书。曾刻有《聚学轩丛书》八种、《继盦丛刻》九种、《两间书屋丛钞》十五种,《玉海堂景宋丛书》

  • 红雪词

    二卷。《诗余》一卷。清冯云鹏撰。冯云鹏,生平籍里均不详,与袁枚为文字交,约乾隆,嘉庆时人。袁枚八十岁题《红雪词》称“冯君善作短长吟,不在词深在意深。奇艳能惊才士胆,笑啼都入美人心”。今观其词,题材甚窄

  • 清石经

    (石刻本)清石经,一百八十九碑,乾隆五十六年刻石。蒋衡书写,楷体。蒋衡字湘帆,又名振生,江苏金坛人。先书写《左传》、《礼记》,历一年。至乾隆三年,十三经陆续书写完毕。扬州马曰琯为装璜成三百册,五十函。

  • 易学启蒙通释

    二卷。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生卒年不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受易于董介轩,继师沈贵瑶,精研《易》旨,沉潜反复二十余年,而后著书发明朱子之意。子一桂也精易理。(《宋元学案》卷八十九《介轩

  • 乐谱集解

    一卷。隋萧吉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萧吉字文休,梁武帝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孙。其博学善思,精于阴阳算术,《隋书·艺术》有传,称其著有《金海相经要录》、《宅经》、《葬经》、《乐谱》等。《乐谱》即《乐谱集

  • 江苏第一图书馆覆校善本书目

    四卷。齐耀琳等编。齐耀琳,生平不详。目中除著录书名、卷数、撰者、刊写、册数外,也附记旧藏者所作印记。错讹甚多。有民国八年(1919)江苏第一图书馆铅印本。

  • 四寸学

    六卷。清代张云璈(1747-1829)撰。张云璈字仲雅、一字简松,号复丁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举人。著有《金牛湖渔唱》、《选学胶言》、《选藻》、《复丁老人草》、《三影阁丛书》、《简松草堂

  • 周官礼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500-583)撰,清马国翰辑佚。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官至露门博士。事迹具《北史》本传。沈书隋唐志皆著录,原书为四十卷,今佚。马国翰依《经典释文》,又参稽《集韵》,辑

  • 道德真经

    见《老子》。

  • 泾县方言考证

    近人胡韫玉撰。对所辑安徽泾县一带方言词,大多依《说文》等字书辨正字形词义,依韵书注明音读,并据群籍探究本源,颇丰富而有条理。初载于《国学汇编》第二、六、十一册,后汇辑成书,有国学研究社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