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注

庄子注

十卷。西晋郭象(?-312)撰。郭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哲学家。郭象少年时有才华,明事理,常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好老庄之学,善于清谈,《晋书·郭象传》载有“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之赞语。郭象的著作除《庄子注》外,均已佚失。《庄子注》,又称《南华真经》、《庄子郭象注》、《庄子郭注》,是郭象在前人向秀研究《庄子》的基础上而作,故有郭象窃向秀遗作之嫌和“向郭二庄”之称谓。汉儒注释《庄子》者,虽有数十家之多,但都未能究其旨意、明其要领。魏晋之际哲学家向秀在《庄子》的旧注之外而解其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晋书·郭象传》)。郭象参照别本,对向秀所注《庄子》广而述之,进一步阐释和发挥老庄思想,提出“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流深长”(《庄子注序》)的观点。他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儒道合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互不相关、各任其性就是“逍遥”,“君臣上下”也都是出于“天理自然”,所以不能因“逍遥”而违背“名教”。他否定“无能生有”说,认为“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庄子·齐物论注》)。郭象的《庄子注》对后世研究《庄子》影响颇深,虽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评品不一,但研究《庄子》大都用或引郭注。唐成玄英依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宋至明,皆有郭注之迹可寻,清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都常引郭注释解《庄子》文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术界共识的整合,许多注释《庄子》的卷本都被淘汰,而郭象所注《庄子》犹存,可见其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宋刻巾箱大字本,明刻白口本,清《四库全书》本。明《六子全书》本、民国年间的《续古逸书》本、民国年间影印和缩印《四部丛刊》本,皆题《南华真经》。清《子书二十二种》本、《二十二子》本,皆题《庄子》。

猜你喜欢

  • 定安县志

    四卷。清张文豹、梁廷佐纂修,董兴祚增修。张文豹,湖广麻城人,岁贡,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知县。梁廷佐,邑教谕。董兴祚,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旧志修于明崇祯间,其详不可考。康熙间

  • 荆川稗编

    一百二十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曾以职方郎中视师浙江。亲自督领兵船在崇明抵御倭寇,因功擢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

  • 广春秋人地名对

    一卷。清黄朝桂(详见《诗古训补遗》)撰。该书是对俞樾《春秋人地名对》的增广,大抵在俞樾原书的基础上,又广为采录,撰为对偶。俞樾之书只依据《左传》;该书则以《左传》为主,旁采《公羊传》、《穀梁传》及《国

  • 麟旨定

    无卷数。明陈于鼎撰。陈于鼎字尔新,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官至翰林。该书专为科举考试而作,从《春秋》中拟出题目,以一破题为式,而略为诠释。无甚新意。今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刻本,作十二卷。

  • 东西两晋演义

    十二卷。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夷白主人为杨尔曾(详见《东西两晋志传》)号,则该书作者为杨尔曾。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据推测,似是《东西两晋志传》一书修订而成。与《志传》相比,该书将其分条

  • 句溪杂著

    六卷。清陈立(1809-1869)撰。陈立字卓人。江苏句容人。道光年进士,官曲靖知府,受业于凌曙。通许氏《说文》、郑氏《礼》,而于《公羊》用力尤深。有《公羊义疏》、《尔雅旧注》、《白虎疏证》、《说文谐

  • 文毅集

    十六卷。明解缙(1369-1415)撰。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指斥时弊,帝称其才,改任御史。以其年少令还家进业。明太祖卒,解缙奔丧至京

  • 清忠谱传奇

    二卷。清李玉撰。李玉生平详见《一捧雪传奇》(辞目)。是传奇共二十三出。《清忠谱》是李玉入清后的作品,是描写历史上政治斗争重大社会题材的代表作。写明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正义

  • 不易心堂诗集

    一卷。清吴獬撰。吴獬诗写性灵,无所宗主。卷中五古如《适意》、《堕牙》;七古如《刻刘宅竹上》、《吊李武生》、《九日同王梅二同年登高》、《戏赠王梅二同年》、《汉口喜谒峦丹阶》、《为张伯琴题魏午庄制府洞庭归

  • 幻影

    见《三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