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英堂遗稿

广英堂遗稿

一卷。清包慎言(生卒年不详)撰。慎言字孟开,安徽泾县(今泾县)人,包世臣族子,道光乙未举人。曾跟包世臣学经,随包世荣学诗。除本书外,还著有《经义考义》、《春秋公羊传历谱》十一卷等。本书除了《与刘孟瞻论〈史记·周世家〉书》等三篇之外,其余都是说经之作。认为音乐有音乐的雅颂,《诗经》有《诗经》的雅颂,就是《七月》和《豳风》。而龠章吹以养老息物,则叫做“雅”,吹以迎送寒暑,则称为“颂”。《大戴礼·投壶篇》说:“凡雅二十六篇,《鹿鸣》、《墠首》、《鹊巢》、《采蘩》、《采苹》、《白驹》、《伐檀》、《驺虞》八篇,可歌”,而《鹊巢》、《采蘩》、《采苹》、《伐檀》、《驺虞》五篇,属《风》。《投壶篇》又说:“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齐可歌,商颂也,齐风也,而皆曰雅”。《汉书·礼乐志》说:“周衰,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所谓“雅颂相错”,说的是声律之错,不是说篇章错乱,“孔子论而定”,是指定其声律,并非说使其篇次整齐。其辨毛、郑婚期,征引于《易》;论“帝乙归妹”,则征引于《礼》;说诸侯越境亲迎,则根据《经》。如此之类,都援证精详。又与胡竹村论室户制度,根据《斯干诗》毛传,以证明室有东户,由虚得实,可称善悟。其他篇也都颇为审核,自抒心得,可惜存稿不多。有道光刊本。

猜你喜欢

  • 李克书

    一卷。周李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李”或作“里”,古字通用。李克为魏文侯之相。《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李克》七篇。佚已久矣。然《文选·魏都赋注》,明引《李克书》三语,最可珍贵;马国翰又从他书

  • 馆选录

    三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后有佚名者续编。沈廷芳,本姓徐,字椒园、畹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监生,召试博学鸿词科,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至按察使。通经工诗,著有《理学渊源》、《十三经

  • 古本大学通解

    二卷。清聂镐敏撰。镐敏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太子洗马。是书首有镐敏自序,认为程朱表章发明之功诚不可泯,但更改补辑则有不妥。是书体会贯通,复古本之旧说,识经传之定界。对朱子

  •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

  • 东溪稿

    十卷。明邓庠(1447-1524)撰。邓庠,字宗周,号东溪,宜章(今湖南宜章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终苏州巡抚。著有《东溪稿》

  • 周易象旨决录

    七卷。明熊过(生卒年不详)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今四川富顺)人,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载陈束传中,称其与陈束、王慎中等人并称“嘉靖八才子”。熊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著名。据过自

  • 明孝友传

    八卷。明郭凝之撰,凝之事迹见《孝友传》条。该书乃是《孝友传》续作,全采明代之人,上起士大夫,下至沙门和尚、乞丐。人各为传,共计429人。

  • 周易要义

    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宋史·儒林传》载,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庆元五年(11

  • 治河奏疏

    ①四卷。李化龙撰。李化龙(1554-1611),明河南长垣人,一说山东韦丘人。字于田,号霖寰。万历(1573-1620)进士。由县令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万历二十七年(1599)总督湖广、川、贵、

  • 双桥随笔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