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谷内集

山谷内集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修《神宗实录》,书成,提为起居舍人。绍圣中,知鄂州。章淳、蔡京劾其所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徙戎州。徽宗初,起用知太平州,后复贬宜州,徙永州,未闻命而卒。私谥“文节先生”。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读书数遍辄能成诵。初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其诗文宗尚杜甫、韩愈,但不重视思想内容,仅强调写作形式。曾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以,他在艺术上注重学习杜诗技巧,反对浅易鄙陋,要求有所创新;注重用语出处的考释,喜用僻典,炼生词,制拗句,讲究修辞装饰,用工深刻,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苏轼尝誉其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前人论宋诗,每以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但苏诗的意境、气魄却与黄诗截然不同,非其所能比。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在文坛活跃时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南宋王朝,其影响波及明清两代,其形式主义文风,也给诗坛带来不少不良影响。黄庭坚又擅书法,其行草楷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今存《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内集为其甥洪炎编,外集为李彤编,别集及年谱为其孙编。词与简尺,不知何人所编。有《四库全书》本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刊本。

猜你喜欢

  • 蜀语

    一卷。明李实撰。李实四川人,进士。是书辑录四川一带方言词凡五百六十二条,每条皆注明读音,间加按语,并征引典籍以疏通证明之,如称官长曰崖,引《唐语林》证之;称人曰汉,引《宋书》证之;咤其多曰夥,引《史记

  •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一字子贞,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兴进士,曾任兵部员外郎、礼部侍郎,官至敷文阁学士,主修国史多年。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易学》、《春秋学

  • 易经困学录

    四卷。清杨嘉撰。杨嘉字曦斋,安徽桐城诸生。据此书作者自序:“课蒙之余,闲取周易本义读之,玩索反复,至再至三,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措辞之简,抉理之绌,穷变之广。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故此书

  • 吴侍御奏疏

    一卷。明吴玉撰。吴玉是寿阳(今属山西寿阳县)人。天启进士,崇祯初年提拔为御史,有正直的声名,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吴侍御奏疏》为吴玉于崇祯初期任广西道监察御史时所上奏疏的汇编,共十篇。其中劾魏忠贤余党

  • 简易庵算稿

    四卷。清刘彝程(生卒年不详)。刘彝程字省庵,江苏兴化人。1873年任上海广方言馆算学教习,1875年兼主持求志书院算学科。求志书院每年考四次数学,刘彝程常为之拟考题,他自称所拟之题“无论深浅,唯以新颖

  • 灵岩山人诗集

    四十卷。《年谱》一卷。灵岩山人集,清毕沅(1730-1797)撰。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修撰。官甘陕甚久,后累官至湖广总督。其治

  • 阴符经集解

    三卷。宋袁淑真(生卒年不详)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阴符经集解》,全称《黄帝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

  • 皇极经世通变

    见《易通变》。

  • 张忠烈公年谱

    ①一卷。编者不详。谱主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永历十三年(16

  • 古本大学解

    二卷。清温飏撰。飏字仲道,广东德庆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是书首有自序。卷一为《大学》注,卷二为附论。虽以古本为主,然分章则自出己见。“以大学之道”节至“此谓知本”节,共八节为一章。“所谓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