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文鉴

宋文鉴

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州治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曾邀集鹅湖之会,企图调和朱(熹)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散文笔锋犀利。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驳议》等。编有《古文关键》等。案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临安书坊有所谓《圣宋文海》者,为江钿所编。孝宗得之,命本内府校正刻版。周必大言其去取差谬,遂命吕祖谦校正。于是尽取秘府及士大夫所藏诸家文集,旁采传记他书,悉行编类汇成此书。是书又称有近臣密启,所载臣僚奏议有诋及祖宗政事者,不可示后世。乃命直院崔敦诗更定,增损去留凡数十篇。然讫不果刻。此本不著为吕祖谦原本,或疑敦诗改本。但《朱子语录》称文鉴收蜀人吕陶论制服一篇,为敦诗所删。此本六十一卷中仍有此篇,则非敦诗改本无疑。商辂序称当时临安府及书肆皆有版,与李心传所记亦不合。盖官未刻而其后坊间私刻,故仍从原本。吕祖谦之为此书,当时颇铄于众口。张端义《贵耳集》称东莱修《文鉴》成,独进一本,满朝皆未得见,惟大珰甘昺有之。公论颇不与。得旨除直秘阁,为中书陈骙所驳,载于陈之行状。《朝野杂记》又引《孝宗实录》,称吕祖谦编《文鉴》,有通经而不能文词者,亦表奏厕其间,以自矜党同伐异之功。缙绅公论皆嫉之。又载张栻时在江陵,与朱子书曰:伯恭好敝精神于间文字中,何补于治道,何补于后学。承当编此种文字,亦非所以成君德也。而《朱子语录》记其选录五例,亦微论其去取有未当。陈振孙《书录解题》记朱子晚年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亦系当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尽在其间,非选粹比也。是书分为赋、诗、策、记、诰等六十一类。卷一至卷十一,收赋八十余篇。卷十二至卷三十,收各体诗一千零二十首。卷三十一至卷一百五十,收文一千四百多篇。所收作家共二百余人。有《四部丛刊》影宋端平重刻嘉泰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1484-1520)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

  • 箧衍集

    十二卷。清陈维崧(1625-1682)编。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少补诸生,晚荐博学鸿辞,参与修《明史》。能诗善词,尤以骈文见称。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迦陵词》、《两晋南北史

  • 金壶七墨

    十八卷。晚清黄钧宰撰。黄钧宰字天河,一字宰平,江苏淮阴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同治年间在世。《金壶七墨》为笔记小说,分“金壶浪墨”八卷、“金壶遁墨”四卷、“金壶逸墨”二卷、“金壶戏墨”一卷、“金壶醉墨”

  • 乐律明真

    不分卷,附《乐律算题》一卷。清爱新觉罗·载武撰。载武字绍舫,同治、光绪年间人,潜心物理算学,曾为会典馆校订乐律乐图,度量权衡等,著有《乐律答疑》二卷、《排列算法》四卷。作者认为古人研究乐律之学有未善之

  • 仙居县志

    二十四卷。清王寿颐、潘纪恩修,王棻、李仲昭纂。王寿颐字少潭,永福人,仙居县知县。王棻字子庄,黄岩人,举人。此志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地理志,目为沿革、星野、

  • 说纬

    一卷。王崧撰。王崧(1752-1837)字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山西武乡县知县,曾主讲于晋阳书院。阮元总督云贵时,聘请王崧主修《云南通志》。另有《滇南志略》。《说纬》一书所收考

  • 文斤山民集

    六卷。清魏繇(生卒年未详)撰。魏繇有《泳经堂丛书》。此集为六卷。《遗集》总目称五卷,实为有误。是集分年编次,始于同治七年(1868),迄于光绪二十四年(1893),取与《泳经堂丛书》对照。自二卷三页“

  • 释文纪

    四十五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曾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外。释者,我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之简称,后又泛指佛教。本书裒辑历代名僧

  • 宋景文公笔记

    见《笔记》。

  • 东巡金石录

    八卷。清崔应阶、梁鸿翥同撰。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御制碑文、题咏、勒石专集。首列编目,1-6卷,依十二年(1748)、十六年(1751)、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