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地理大全

地理大全

一集三十卷、二集二十五卷。明李国木(生卒年不详)撰。李国木,字乔伯,汉阳(今属湖北省)人。此书是李国木编撰的堪舆类图书集成。全书分一二两集。其第一集第一、二卷为晋郭璞《葬书》;第三至六卷为唐邱延翰《天机素书》;第七至十卷为唐杨筠松《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第十一至十四卷为宋廖瑀《九星穴法》;第十五卷为宋蔡元定《发微论》;第十六卷为明刘基《披肝露胆经》。第十七至三十卷为《搜玄旷笔》,称遁庵古者,为李国木所撰。此书第二集第一卷为唐曾文《青囊序》,第二卷为杨筠松《青囊奥语》,第三至六卷为杨筠松《天玉经内传外编》,第七至十一卷为元刘秉忠《玉尺经》附《遁庵原经图说》,第十二至十四卷为宋赖文俊《催官篇》附《遁庵理气穴法》,第十五至十六卷为宋吴克诚《天玉经外传》、《四十八局图说》,第十七至二十五卷为《索引玄宗》,也是李国木自撰。此书凡例,其第一集专论峦头,第二集专论理气。书中所收,以多为丰,真伪并存。李国木自撰附图附说约占全书内容的一半。大都陈因旧说而不做辨证。如其关于《玉尺经》的收录,原称刘秉忠集已属传说,而李国木又标题为“陈抟著”、刘秉忠集,并作跋文称自己与师友讲论已成一帙,幸得伯温(即刘基)原本,与子注若出一揆,因为初其缺遗,仍附图说。据此,《四库提要》作者认为所谓刘基注《玉尺经》,“即国木假为之,以欺世也”。此书卷首题“李国木删定”,《四库提要》称此是李国木集诸家之书而篡改的标志。尽管清代学者对此书不甚为重,然此书搜罗广泛,实为堪舆之学的集大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人地学及风水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四库提要》据通行本将此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现存清通行本。

猜你喜欢

  • 潞安府志

    ①二十卷。清杨晙修,李中白、周再勋纂。杨晙字冬可,河北曲周县人,出身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任潞安府知府,后升山东分巡济南道副使。潞志创于明弘治八年知州马暾,时潞安未改府,故称《潞州志》。自明万历

  • 二瓦砚斋诗钞

    十一卷。清金玉麟(生卒年不详)撰。金玉麟字石船。四川阆中人。此集为撰者自十五岁至四十四岁间三十年之诗作一千七百三十五首中精选的一千一百四十一首古今体诗,分十卷,附一卷,亦为十集:芄、青衿、栈云、甲乙、

  • 唐风集

    三卷。唐杜荀鹤(846-904)撰。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安徽石台)人。相传是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中进士第。天复三年(903)春,田頵欲举兵叛杨行密,使其向梁

  • 春秋穀梁传注义

    一卷。附《春秋徐氏音》一卷。晋徐邈(344-397)撰,清马国翰辑。徐邈字仙民,东晋著名经学家。原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西晋末其祖父携家南渡,家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勤行励学,博涉经史,太元十

  • 河北采风录

    四卷,清王凤生撰。王凤生,号竹屿,安徽婺源漳溪人。王凤生诰授中宪大夫,历任河南河北兵备道,前归德府知府等。道光五年(1825)署嘉兴府同知,奉特旨调往河南监催要工。王凤生初任,即访州县,令各州县将其河

  • 玉山县志

    ①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武次韶等纂修。武次韶,云南建水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玉山县知县。道光初年,武次韶奉檄开局续修县志,至道光三年(1823)书成付刊。此志体例乃系

  •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

  • 史籀篇疏证

    一卷,叙录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参见《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史籀篇》是见于著录的中国最早一部字书。《汉书·艺文志》小学类首载《史籀》十五篇,自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又云:“《籀篇》者,周时

  • 濒湖脉学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李时珍对脉学颇有研究,根据各家论脉之精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书中前半部分以歌诀形式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

  • 凤凰台记事

    一卷。明马生龙撰。马生龙,三湘人。《江宁府志》艺文中,罗列关于金陵事实诸书不下数十种,但不载此书,故知此书者较罕见。是书所纪多为明洪武建都事,至明中叶流寓金陵者。其中载筑京城用石灰秫米粥固其墙。又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