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子西文录

唐子西文录

一卷。旧本题宋强行父(1091-1157)辑。强行父,字幼安。余杭(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本书所载三十五条,皆述所闻唐庚(字子西)论文之语。卷首有绍兴八年(1138)强行父自序称:“宣和元年(1119)罢官京师,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东景德僧舍,与同郡关注子东日从之游,退而记之论文之语。更兵火无复存者。子东书来,属余追录,十不省五六,乃为追录云云。”清《四库全书》编撰者考证后认为:“唐庚以张商英罢相之后,坐为商英赋内前行贬惠州。大观五年会赦北归,道卒。大观五年即政和元年(1111),下距宣和元年(1119),庚没九年矣,安得同寓京师?其说殊为可疑。”今据马良春、李福田《中国文学大辞典》,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及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唐庚生于宋熙宁四年(1071),卒于宋宣和三年(1121)。其卒年比清《四库全书》编撰者考订的大观五年(1111)晚十年。宣和元年为1119年,唐庚仍在世。所以,“同寓京师”之说不无可能。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又引刘克庄《后村诗话》:“子西诸文皆高,不独诗也。其出稍晚,使及东坡之门,当不在秦、晁之下。”进而断定:“是庚平生未见苏轼。”又谈到本书言及轼者共八条,其中一条称“余雅善东坡”,一条称“东坡赴定武,过京师,馆于城外一园子中,余时年十八,谒之,则与轼甚稔。”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倾向刘克庄观点,认为“克庄不应如是之舛”。但,据现代资料(诸如上述三种工具书)认定,苏轼生年为1036-1101年。唐庚十八岁时,苏轼五十三岁,均在世。从时间上不能否定唐庚与苏轼交往的可能性,根本谈不上“其出稍晚”。《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他(唐庚)与苏轼相善。”《中国文学大辞典》则更明确说:唐庚“十八岁时曾谒见苏轼”,他“才气甚高,文采风流与苏轼相似。他们都是眉州人,并且都曾贬官惠州,身世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当时人称为‘小东坡’。”并进一步说明:“他既然阿附张商英,以后就很难入东坡之门。”由此看来,清《四库全书》编撰者所做“唐庚平生未见苏轼”的结论并不确实。虽然否定清人的上述考证并不能说明本书即真,但他们藉此做出本书“殆好事者依托为之”的两条主要理由显然都不成立。至于他们谈到的本书“记庚论《史记》、《汉书》一条,与徐度《却扫编》所记庚语同,剽剟之迹显然”之类,亦缺少令人信服的根据:甲、乙两者相同,并不能认定一定是甲剽剟乙,何况《却扫编》为宋人所撰。

猜你喜欢

  • 诗经说约

    ① 二十八卷。明顾梦麟(1585-1653)撰。顾梦麟,字麟士,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崇祯副贡,曾集三吴名士为应社,诗文雅驯,为时所宗,人称织帘先生。清人入关后,绝迹城市,潜心著述。除是书外,有《

  • 杨家通俗演义

    见《杨家府演义》。

  • 激书

    一名《水田居激书》二卷(《四库提要》作无卷数)。明贺贻孙(详见《诗触》条)撰。此书二卷,二十三篇。自称“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记而述之,”名以《激书》。内容多为愤世疾俗之谈,且证以近事。有的则举古事

  • 五经备解

    不分卷。清周封鲁辑。封鲁字东山,湖北天门县人。此书无序例,凡《易经》三百五十条,《书经》四百九十二条,《诗经》四百五十六条,《礼记》三百五十五条。凡涉及典故及义理的,择采一家之说,或兼采数家之说,只是

  • 明宣宗诗文

    一卷。明朱瞻基(1398-1435)撰。瞻基,字不详,为明仁宗朱高炽之长子。仁宗卒,遂即帝位。在位十年,政治修明,天下安定。瞻基颇善作散曲。有《御制乐府》一卷,《官箴》(已著录)等。是书存记一篇,赋一

  • 永嘉先生集

    十二卷。明张著(约1370年前后在世)撰。张著字则明。浙江平阳人,后徙居常熟。生卒年不详。洪武三年(1370)举人。官至临江同知,卒于官。此集共十二卷。卷中诗文按体编次。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

  • 李义山诗集

    三卷。唐李商隐(公元813-858)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又作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人,官至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

  • 群书归正集

    十卷。明林昺(生卒年不详)撰。林昺号方塘,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庆中诸生。此书为作者八十四岁时所著,原本四十二卷。其从孙林祖述删为十卷,原书十六门仍其旧。书中皆援引旧文,断以正理。《四库全书总目》评此

  • 清晖馆集

    二卷。明谢廷谅(生平见《薄游草》条)撰。谢廷谅著有《千金堤心志》,已著录。此集上卷为诗,下卷为文。前有万历十六年(1588年)陈文烛序,称其学问日富,变化无穷,与胡应麟并称。其作虽工丽,但边幅太狭,犹

  • 尚书读记

    一卷。清阎循观撰。阎循观字怀庭,山东昌乐人,乾隆丙戌(1766年)进士,官吏部考功主事。此书为阎循规死后,其好友韩梦周所刊,书前有韩梦周序。此书仍为因袭梅鷟、阎若璩,攻击伪《古文尚书》。如认为《泰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