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郑大夫解诂

周礼郑大夫解诂

一卷。东汉郑兴(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郑兴字少赣,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官至谏议大夫,因私买奴婢贬为莲勺令,遂不复仕,卒于家。郑兴少学《公羊传》,晚习《左传》,兼明《周礼》,长于历数。事迹见《后汉书》本传。从郑(玄)注《周礼》序可知,除郑兴外,东汉作《周礼解诂》者尚有郑众(郑兴之子)、卫宏、贾逵、马融诸人,隋唐志均不载录,盖佚失已久。郑玄注《周礼》,参稽,引用了郑氏父子之说,从中犹可观《周礼解诂》之一斑。该书就是马国翰从郑注《周礼》中辑得,凡十五节。马氏所辑,尚为完备。然亦有疏略之处,如“共茅蒩”及“巡其前后之屯”两节,皆属《乡师》之文,而马氏误入《小司徒》;又“巡其前后之屯”,注读“屯”为“课殿”,马氏脱“殿”字;郑兴、杜子春之本“屯”皆作“臀”,郑玄本作“屯”,而今注误作郑兴读“屯”,从作“屯”之本,段玉裁《周礼汉读考》业已辨正,马氏却未加订正。该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续画品录

    ① 见《续画品》。② 一卷。旧本题为唐李嗣真撰。李嗣真(?-696),字承胄,赵州柏(今河南西平)人,一作滑州匡城(今河南长垣西南)人。李嗣真弱冠明经,少年便富才华,永昌(689年)中拜为御史中丞,后

  • 易经中说

    四十四卷。一作《古易中说》。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任兖州府推官。他讲易专主人事,而证以卜筮。每爻都列变卦之图,并杂引经语史事之近似者,类附于下。颇为冗杂

  • 红豆山斋法帖

    十卷。清刘康辑。刘康字子寿,号黉麓山樵。其子刘鹤字雪樵编次。所收从唐至清三十余家。第一卷为唐玄宗与宋蔡襄。第二卷为元赵孟頫、赵雍、耶律楚材。第三卷为明李东阳、王稚登。第四卷为明董其昌。第五卷为董其昌、

  • 自靖录考略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

  • 四史余论

    六卷。清丁晏撰。丁晏(1794-1876),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间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

  • 瓮牖闲评

    八卷。南宋袁文(生卒年不详)撰。袁文字质甫,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其子袁燮《絜斋集》所作袁文墓志表,知袁文“幼喜读书,不汲汲于科名,唯务勤学”,杂拾经史诗文,加以评论,撰成此书。原

  • 汪尧峰年谱

    一卷。清赵经达辑。经达字尊三,晚清江苏昆山人。谱主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纯庵,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时举博学鸿词,授编修,

  • 笔记《礼记集说》

    十五卷。日本中村惕斋(生卒年不详)撰。惕斋笃信我国朱子之学,自四书五经至小学《近思录》之书,皆有注解。室鸠巢、雨森伯阳称他为“笃行醇儒”。是书首有安积信《序》,谓当惕斋讲学于京师之时,伊藤仁斋父子倡异

  • 裨农最要

    三卷。清陈开沚(生卒年不详)撰。陈开沚,字宛溪,四川三台县人。家世清贫,亲身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植桑养蚕。经过十余年的劳作,受益颇多,使他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农田生产与植桑养蚕的关系,认识到农桑并举更有利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