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传义附录

周易传义附录

十四卷。宋董楷撰。楷字正翁,号克斋,生卒年不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据《宋元学案》卷六五《木钟学案》载,其人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登天文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擢守洪州,有惠政,终吏部郎中,其学出潜室陈器之,为朱熹再传弟子。所著有《克斋集》、《程子易》等行于世。据楷《自序》此编成于咸淳丙辰,案咸淳无丙辰年,此处疑误。董氏自谓读程子、朱子《文集》、《语录》,其间有成书所未备者,辄随所得附于各章之下。岁月既久集录益多,因目曰“周易程朱氏说”以与同志共之,又《凡例》云:程子《易传》依王弼次序,而朱子则用古易次序,以《彖传》、大小《传》、《文言》各自为卷。今不敢离析《程传》又不敢尽失朱夫子之意。于是仿节斋蔡氏例,以《彖传》、大小《象》、《文言》各下经文一字,使不与正经紊乱。而程《传》及朱子本主又下一字。程子、朱子附录又下一字。由此知其书乃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数理兼通。董氏此法,人多讥之。朱彝尊谓程《传》用王弼本,朱子《本义》用吕祖谦本,“本不可合而为一,克斋董氏乃强合之”《四库提要》更是批评其割裂文义,其误延至明初永乐间,胡广等纂《周易大全》即是。至于“乡塾之士,不复知有古经,则楷肇其端也”。然据楷《凡例》所述,原本经文平书,十翼之文则下一格书之。程《传》、朱子《本义》又下一格书之。后来传写本,妄为经传一例平书,而《本义》亦意为割缀,愈失愈远,殆非董楷之本意,此又当分别论之。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有元延祐二年(1313)圆沙书院刻本,题“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十四卷元刻本(存十卷)。丛书《通志堂经解》、《擒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均有收入。

猜你喜欢

  • 天步真原

    一卷。清薛凤祚(?一1680)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

  • 周易悬象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

  • 金屋梦

    见《续金瓶梅》。

  • 古律经传附考

    五卷。清纪大奎撰。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此书凡五卷,首列《礼记》月令,次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编,以为或谓周公作月令,或云吕氏所作。然《吕氏春秋》十二纪皆首列月令,故其文殊不类。又谓《史记》、《汉

  • 金匮悬解

    二十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张机《金匮玉函经》主要以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来治疗内伤杂病。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对《金

  • 古诗十九首说

    一卷。清朱筠(1729-1836)口授,徐昆笔述。朱筠,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曾官安徽、福建学政。著有《笥河集》,总纂《日下旧闻考》等。朱筠在

  • 纬堂诗钞

    四卷。清汤大奎(生卒年不详)撰。汤大奎号纬堂,字曾辂,江苏武进人。幼读书笃志于古,少负隽才,工音韵,居里中即有诗名。家贫。未达时即远游瓯越吴楚,所至辄遍探山川名胜,登临慷慨,发为歌吟,记游之作颇丰,其

  •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

    见《尚论篇》。

  • 上方山志

    五卷。清释自如、吴仁敌同撰。自如,上方山兜率寺僧。吴仁敌,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上方山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五卷。分名胜、人物、建置、文部、物产。其谓上方山曰,山在顺天府房山县西南四十

  • 曹江孝女庙志

    十卷。清沈志礼撰。沈志礼字范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广东按察使。生卒年不详。本书原为会稽人印君素初编,张噩续纂,均未成书。沈志礼乃据旧志重辑撰成。东汉会稽孝女曹娥事迹,三国魏邯郸淳所撰《曹娥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