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

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

四卷。清时庸劢撰。时庸劢,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庸劢潜心声韵学,折衷清王念孙、段玉裁、严可均、姚文田、孔广森、苗夔、朱骏声、张惠言诸家学说,分古韵二十部。推崇戴震、孔广森阴阳对转说。拟仿顾炎武《音学五书》体例,著《音学十书》:《声谱》、《声说》、《声部》、《声正》、《声表》、《均析》、《均通》、《均衷》、《均汇》、《均剩》。不过仅刊行前二种。《声谱》二卷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此书根据古韵二十部安排以《说文》为主的谐声字一万三千九百一十六个,一千一百四十八声。二十部次序为阳声十部:一阳、二东、三冬、四蒸、五青、六真、七文,八元、九侵、十炎(谈);阴声十部:一鱼、二侯、三幽宵、四之、五歌支、六至、七微、八祭、九挚、十。此书主《说文》,但不囿于《说文》。时庸劢特别注重辨析《说文》的谐声字,间采古器铭文以辩正许说之不合古者。但此书仍有不少地方存在着承袭相沿之误。《声说》二卷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此书在辨析文字形体结构的同时兼考其古声。书对《说文》中谐声有疑误的四百余字进行详细考辩,据文字形体以求其声,也按古韵二十部安排。字下兼收许慎、徐谐、顾炎武、江永、钱大昕、段玉裁、朱骏声、王筠、吴大澂等人之说,断其是非。除了对经传异文,同谐声之字参互比较考辩外,并能兼采彝器铭文以正字形相传之讹。此书所考大部分言之有理,但也有少数地方仍为《说文》所拘,或受材料限制,所说仍不可信。《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目录:《声谱》二卷,《声说》二卷。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壮学斋文集

    十二卷。清周树槐(1876-1858)撰。周树槐字星叔,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山西沁源江西吉水县知县,年未五十致仕归。周树槐年二十四通籍,二十六作吏山西,阅三年,丁艰归里。归后尽烧

  • 法源寺志稿

    六卷。清黄维翰撰。黄维翰,(1866-1930)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兵部主事、总办职方司、派办处、兵学馆等处事,曾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著有《呼兰府志》、《黑

  • 图史提纲

    三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著有《水道源流》五卷。胡宣庆历游山川,迹遍天下。其以为古言山川者,必祖昆仑;言元会者,必师大挠;言统绪者,必自盘古。此《一统志》、《二十二史》、《资治通鉴》、《紫阳纲目》及《

  • 醉经阁分书汇刻

    八卷。清蔡锡恭辑。蔡锡恭字子寿,又字少峰。此刻所收自清初遗老至嘉庆、道光年间人之八分书,共一百二十家,成于咸丰三年(1853)秋九月。蔡锡恭自言:此刻选取皆从真迹,非审定精确,不敢漫登,盖欲存一代真迹

  • 经义文要

    十卷。清李元春辑。首有李氏自序,称“以文明经,犹之以经明道。汉人训诂不言文,自是文之一体。唐宋以后文不尽说经,而说经之文贵”。又说“汉魏时郑王便分门户,至宋每翻旧说,近则又多遵汉以斥宋。不敢以私见分左

  • 新安县志

    十三卷。清靳文谟修,邓文蔚纂。靳谟,直隶大名府开州(今河北大名县)人,二十七年(1668)进士。旧志始于明万历间县令丘体乾,至康熙十一年(1672)四度续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县令靳文谟奉诏纂

  • 范德机诗集

    七卷。元范椁(1272-1330)撰。范椁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人。因荐为左卫教授,后迁翰林院编修官。与虞集、揭溪斯、杨载并称为“元代四大家”。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豫章稿》、《

  • 经义莛撞

    四卷。近人易顺鼎(1858-1920)撰。顺鼎字仲实,号湘农,又号哭盦,湖南汉寿县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广西右江道、云南临安开广道、广东钦廉道等。顺鼎以诗名著海内,对经学亦有研究,此书刊行时

  • 冰雪堂诗

    一卷。清归真道人(生卒年不详)撰。归真道人姓陈氏,自号归真道人,正黄旗满洲人,陈芸窗之女,镶兰旗满洲内阁中书赫舍星氏巴尼浑之妻。此书前有英和、毓华所作序言,李廷均、张旭、蒋氏之女等及其子明昕所写题词。

  • 易经图说辨正

    二卷。清彭申甫撰。详见《周易解注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