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史新证

古史新证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前条。此书作于乙巳年(1925年)秋,当时王国维刚应清华学校研究院之聘,任经史小学导师,每周为学生讲授古史一小时,此即当时讲稿,最初印于《国学日报》上,因文字多误,后来才据海宁赵氏藏原稿本付印。此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总论,主要讲上古历史,说明传说与史实合而不分,前者当指群经、《史记》等书,后者系指《楚辞·天问》、《山海经》,如欲对古史材料系统整理,加以研究,则除了纸上材料外,更要得助于地下材料,即考古材料的发掘,如甲骨文字、金文等,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故语言犀利粗辟。第二章是讲“禹”的。主要是根据秦公数鼎宅、禹贡,齐侯镈钟等,考证吕刑的禹为三后之一,以及尧典、皋陶谟诗三百篇中的“禹”,由此可知春秋时,有东西两大国,皆以禹为古帝王。第三章是讲殷代先公先王的,主要是根据他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第四章是讲商代诸臣,所考证据充分,则是旧考所未及者。第五章是讲商代占都邑及诸侯。其中《说》一篇,主要根据《三代地理小记》,《说邶鄘卫》则摘自《北伯鼎跋》而加以改造。此书皆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只可惜全书不记宗周史事,大概当时讲义至此,学期结束,故不烦续订。此书有民国廿四年(1935年)北平来薰阁影印原稿本。

猜你喜欢

  • 天方典礼择要解

    二十卷。清刘智(约1660-1730)撰。智字介廉,晚年自号一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回族。初读儒家经史子集和佛、道经书,后钻研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专门研究伊斯兰教义。著作及翻译较多,流传的有《天方性

  • 厚庄文抄

    三卷。《诗抄》二卷。刘绍宽(1867-1942)撰。刘绍宽,浙江平阴人,字次饶,号厚庄,光绪间贡生,曾任龙湖书院山长,总纂《平阳县志》。刘厚庄治经不分汉宋诸子,不辟佛老,以明体达用为务。文章不效时人,

  • 督蜀疏草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懋和,号衡岳。万历壬辰(1592)进士,由大理寺评事历官四川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以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土目

  • 真定府志

    三十三卷。明唐臣修,雷礼纂。唐臣,直隶天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真定知府。雷礼,丰地人,直隶大名府通判,前吏部考功司郎中。真定府自古以来为重镇,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有志。知府唐臣请示抚台李吾西

  • 阅微草堂笔记

    二十四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乾隆进士,由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早年讲考证之学,三十岁后以文章名天

  • 金鑱秘论

    十二卷。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但不详其生平事迹。书中自序中称: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此书分为十二门,皆为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鑱”,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

  • 图南馆近草

    六卷。明朱存(约1600年前后在世)撰。存,字元峻,生平事迹无考。据卷首程寅宾序文,称存为朱天潢,则为皇明宗室无疑。又据卷末童仲暌后序,称元峻以帝胄崛起关中,为艺苑宗主,执骚坛牛耳。又称元峻为秦王孙。

  • 定陵注略

    十卷。明文秉(1608-1669年)撰。文秉,字荪符,号竺坞山人,竺坞遗民,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朝文震孟之子,经明清乱,隐居竺坞,不仕清朝,著述除《定陵注略》外,还有《先拔志始》、《烈皇小

  • 济美录

    四卷。明郑烛(生卒不详)撰。郑烛,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所编《济美录》成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当为嘉靖前后人。《济美录》之“济美”取成人之美之意,歌颂美德而已。郑烛之祖有元歙县令

  • 江忠烈公行状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郭松焘(详见《礼记质疑》)撰。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一生曾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平定阿古柏叛乱,创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