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宫县志

南宫县志

①五卷。明叶恒嵩修,刘濂纂。叶恒嵩,字乾中,别号中岳,浙江太平人,曾任南宫知县。刘濂,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人,正德进士,官云南监察御使。南宫县旧无志。嘉靖三十五年(1556)叶恒嵩任南宫知县后,聘刘濂创修南宫县志书。嘉靖十四年(1535)修,三十八年(1559)刻本,分为地理、建置、田赋、祠祀、官师、人物、选举、杂物、艺文,共九志。此志于地理志里甲门记土著、顺民、迁民、新民及里社制度,十分详细,诚为社会史之良好资料。然此志体例多有不当处,如事纪、祥异、杂占、仙释诸类不应皆归入杂物志。其记事也时时出现差错,如古迹门记普彤塔建于汉代,其实并非如此。官师志中列有南宫侯张买父等人,而实际皆与南宫县无关。风俗门载腊月二十四日清扫屋宇,祭祀神灵,实则应为二十三日。此志有民国二十二年(193)影印本刊行。②十二卷。清胡胤铨纂修。胡胤铨,字逊斋,湖北孝感人,顺治举人,曾任南宫县知县。康熙十年(1671)胡胤铨任南宫县令后,“搜故家之藏,集鸿儒之秘,审定风谣,综核佚事”,纂辑成志书一部,于康熙十二年刊行。此志目录依次为封域、营建、赋役、礼仪、事异、官师表、选举表、赐命表、循良传、人物传、列女传、艺文编。其封域志将紫徽、龙岗、飞凤岗诸丘陵皆称之为山,并谓紫徽、龙岗皆太行山余脉,此为揣度之说,缺乏证据。赋役志所记明洪武至万历年间诸事皆抄之于旧志,而清以来事则抄之于《赋役全书》。艺文编所收历代邑人所撰诗文中,很多是修志者本人撰写的,而且有本县人为歌颂胡胤铨任县令后的一些政绩而撰写的诗文,欠妥当。此志尚有雍正五年(1727)增补本。③十六卷。清周栻修,陈柱纂。周栻,字未庵,浙江诸暨人,道光进士,曾两任南宫县知县。陈柱,南宫县人,嘉庆进士,曾任曲沃知县。道光九年(1829)周栻第二次出任南宫县令后,以旧志多散失,因于道光十年(1830)开局纂修新志,历十月而书成。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分为舆地、建置、学校、典礼、赋役、风土、事异、官师、选举、人物、列女、艺文,共十二志。全书之首则收有南宫县全境、县城、县署、学宫、书院、河道、义仓等十图。此志体例仿《灵寿县志》,然稍有改动。其将风俗、土产合为风土志,纪事、灾异合为事异志,皆合史法。地舆志详记氏族来历,名宦传归于官师志,五世同堂附于人物孝友条后,见于经史之文,分录于各志或艺文之内,旧志异文则附于志末,均十分得体。古迹门记普彤塔为汉明帝永平十年所建,则失之无据。

猜你喜欢

  • 春秋牒例章句

    一卷。汉郑众(?-83)撰,清马国翰辑。郑众字仲师,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兴子。年十二从父学《左氏春秋》,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建初六年为大司农,其后受诏作《春秋删

  • 小学搜逸

    不分卷。近代龙璋(1854-1918)撰。龙璋字研仙,号甓勤,晚号潜叟,攸县(今属湖南)人。是编为辑录已经亡佚的文字、音韵、训诂著作的汇编。辑录小学佚书的工作始于清代学者任大椿和孙星衍。任大椿有《字林

  • 唐诗揆藻

    八卷。清高士奇(生平详见《续三体唐诗》)撰。此集为唐诗选集。凡八卷,选诗九百余首。卷前有高士奇序,称此书“取唐代君臣赓和与其朝士公系之作。”(《凡例》)又称:“是集诗格务取华整,诗题必关典制,虽不专应

  • 积斋集

    五卷。元程端学(1280-1336)撰。端学字时叙,号积斋。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累官国子助教,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另著有《春秋三传辨疑》。“端学之说《春秋》,勇于信心,而轻于疑古,颇不免偏执胶固之弊。

  • 邵康节外纪

    四卷。明陈继儒(1558-1639)编。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出版家。《明史》本传称其“幼颖异,能文章”,“又博闻强识”。隐居昆山,后筑室东佘山,屡召不受,杜

  • 事言要元

    三十二卷。明陈懋学(生卒年不详)撰。陈懋学字希颜,福唐(今福建省福清县)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官兵马司指挥。此书分类隶事。凡天部三卷、地部八卷、人部十四卷、事部四卷、物部三卷。取提要钩元之文,以名其书。

  • 禹贡辑注

    一卷。清余宗英撰。余宗英字伯熊,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所辑,以蔡沈《书集传》为主,但蔡传有误者,则不从蔡氏注,间附以己意以决断之。有的虽从蔡氏注,但为之辨误而驳正之。如蔡沈认为“梁

  • 钱子语测

    二卷 见《钱子测语》。

  • 骖鸾吟稿三种

    三卷。清张祥河(约1853前后在世)编。张祥河生卒年籍贯不详。道光二十四年(1844),张祥河官中州臬使,春间奉命承宣粤西。昔宋范成大,田紫垣出帅广右,取韩愈《骖鸾仙去诗话》,综其所历作曰《骖鸾录》。

  • 尚书纪疑

    四卷。清黄冕撰。黄冕字服周,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黄冕对于《尚书》,不论今、古文,皆认为有错简、脱简,便随意拼凑补缀,比之南宋王柏更为狂妄。只是黄冕不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根据《朱子语类》,黄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