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潭集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十三目。卷五至卷八为父子,下分教子、贤子、孝子、文子、慧子、貌子、官子、丧子、泛子、欲父十目。卷九至卷十为兄弟,无子目。卷十一至卷二十为师友(《四库提要》误为朋友),下分儒教、道教、释教、聚书、钞书、读书、著书、六经、子史、为文、博物、谈学、音乐、艺术、书画、清言、嘲笑、山水、隐逸、汤社、酒人、达者、豪客、论人、知人、鄙人、智人、知己、相思、哀死、推贤、规正、笃义、交难、学道、道学、会说、今色、少年、标榜、诋毁、易离四十一目。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为君臣,下分圣君、圣臣、贤君、贤臣、明君、忠臣、正臣、清臣、能文之臣、能言之臣、英君、能臣、暴君、诤臣、痴臣、昏君、哲臣、愚臣、纵君、侈臣、貌臣、谲主、奸臣、庸臣、强臣、诠选诸臣、牧民诸臣、将臣、相臣、贤相、才相、廉勤相、畏慎相三十三目。取材不出《世说》与《焦氏类林》二书。杂采古人事迹,加以评语,其名《初潭》者,言落发龙潭时即纂此书,故以其为名。其征引均不注出处,分类亦自出胸臆,大旨主儒、释合一之说。但其中有些评语多有新见。如卷四称赞起义领袖吕母为“的的真男子也。”又评周公,引陈贾语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李贽下评语云:“此千古断案也。”又如卷十一评儒、释、道三者之同异,指责“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此论颇中明儒之失。此书有明万历间刻本,共十册,有李贽自序,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明末刻本,此本只十二卷,十六册,武林王克安重订。另有明闵氏朱墨印本,七册,有李贽自序和闵邃小引,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有明刻本,此本为二十六卷,共八册,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全二册《初潭集》。

猜你喜欢

  • 玄真子外篇

    见《玄真子》

  • 易变体义

    十二卷。南宋都絜撰。都絜,字圣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生卒年不详。父都郁,平生喜《易》。絜从父学《易》,并以父说撰成《周易变体》,又名《易变体义》、《易变体》。是书专讲《易》卦的变体问题。认为《

  • 河图圣洽符

    不分卷。清黄奭辑。河图圣洽符名取意于“圣德洽于天下”一语。所辑共六十条,全部取自《开元占经》。内容多与星占之事有关。共分四类,第一类为五星干犯、第二类为客星干犯、第三类为流星干犯、第四类为各星之变易。

  •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

  • 新宁县志

    八卷,清复成修,周绍銮纂。复成,曾任新宁县知县。周绍銮,举人。新宁县志创修于雍正县令窦容邃,增修于县令周金绅,再续于县令黄位斗。兹编则为续黄志而作。《新宁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全书共八卷。此

  • 御府藏东坡金刚经

    二卷。宋苏轼书,明万历元年(1573)临江府知府蒋凌汉、通判唐诏等重刻,后石残仅存一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翁方纲提学江西,按照松江徐氏石本补足后半。苏东坡之《金刚经》原迹书于宋元丰三年(10

  • 骊珠随录

    五卷。明杨仪编。杨仪,字梦羽,常熟(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在世。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兵部郎中,山东按察司副使。本书杂录诸文,自序称意取不盛传于世者。但,诸如《阴符

  • 说文部首略注

    一卷。近代李天根(生卒年不详)撰。天根字澄波,四川双流人。是编系为初学而作的通习《说文》部首的书。采诸家明白显易之说为之注释,以密合之音改其反切,并且改正坊间刻本的讹错。又六书《说文》仅具象形,指事、

  • 味隽斋史义

    二卷,清周济撰。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嘉庆进士,选知县,改就淮安教授,旋引疾归,闭门撰述,晚复任淮安教授,为常州派重要词论家,著有《晋略

  • 西岳华山志

    见《华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