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养志居仅存稿经说

养志居仅存稿经说

八卷,经遗说一卷。清陈宗起(1798-1832)撰。宗起字敬庭,号叔度,江苏丹徒(今镇江)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卒年仅三十五岁。除本书外,还著有《养志居文集》。本书兼采汉宋之说,没有门户之见,时或著明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易说》博引各家传注,在当时说《虞氏易》的人都推崇张惠言的情况下,敢于不苟同流俗,指出其错误,并通过自己的辨论,使读者掌握《虞氏易》卦变的通例。《诗·大雅·大明》“会朝清明传”称“会甲也”,宗起认为这三字颇不成言辞,《说文》“会丛”,会即合,也是合,《毛传》当以这里的会为本,所以郑笺用“会合”来加以申说。因篆文“甲”字写作“”,字形与“”字相近,作字的人误在“”字下加上下注之形,于是就成了“宁”字。此说较对。按:《广雅》:“会,至也”,“会朝清明”是说牧野大战,至早晨而天下平定清明。其《礼说》也多可取之处。如“乡党仪制”,江慎修详考《礼经》并加以图说,但其所说深衣裳制较为可疑。郑注:“裳六幅,幅分之以为上下之杀”,说明六幅都斜分有杀,且裳本是六幅,如果象江氏所说,那么两幅斜裁就行了。其四幅正身之衣,取什么先裁而后缝呢?仍当缺疑,不可轻信。这实为有见,虽不依从旧说,但绝无叫嚣的恶习。书中也偶有不当之处,如“帝乙归妹”条认为帝乙是汤,而汤名天乙,《诗·召南》唐棣篇也误。有光绪十一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证治大还

    四十卷。清陈治(生卒年不详)撰。陈治字三农,云间(上海松江县)人。陈氏出身于世医之家,幼承家学。著述颇多,著有《外台秘典》、《脉药骊珠》、《黄溪医约解》、《幼幼近编》、《医学近编》等书。此书为丛书,包

  • 白氏六帖事类集

    见《白孔六帖》。

  • 青史子

    一卷。题青史氏撰。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郑樵《通志·氏族略》第四,引《英贤传》说:“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后人多以此种说法为牵强。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认为,“青史氏”应是古代一

  • 乐府英华

    一卷。清顾有孝(1619-1689)编。顾有孝详见《江左三大家诗抄》条。此集为乐府诗选。前有作者自序,称自汉到唐乐府有数十家,而最有影响的如郭茂倩之《乐府诗集》、左克明之《乐府》、吴兢之《乐府题要解》

  • 春秋备览

    二册。明魏谦吉(生卒年不详)撰。谦吉字槐川,柏乡(今河北柏乡)人,嘉靖戊戌(1538)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该书《经义考》著录为二卷。书中不载经文,也不释全经,有所论说则分条胪列,而

  • 丧服会通说

    四卷。清吴嘉宾(1803-1864)撰。嘉宾字子序,江西南丰县(今江西省东部)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究心当世利弊,曾条陈海疆事宜。因事谪戍军台,寻释归。后任内阁中书。同治三年

  • 元典章

    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代政书。不署撰人姓名。在元成宗时期,曾规定各地官府抄集中统以来的律会条文,并置簿编写检举,作为官吏遵循的依据。至英宗时,又加以续辑。《元典章》就是这样一种地方胥吏记抄法会全

  • 易经纂言

    无卷数。清王士陵撰。王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官任翁源县知县。该编采用《注疏》本,其根本宗旨以《本义》为宗而杂引众说以相互印证。实为乡塾讲章。《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韩湘子全传

    八卷三十回。明杨尔曾(详见《东西两晋志传》)撰。长篇神魔小说,叙传说中八仙之一韩湘子修炼成仙及其度韩愈之事。书约成于明末天启年间。故事从汉代写起:汉丞相安抚生之女灵灵婚姻事被皇帝干涉,抑郁而死,转生为

  • 史载之方

    二卷。宋史堪(生卒年不详)撰。史堪,字载之,蜀(今四川)人。北宋政和进士。精医业,治病屡有奇验,为宋代医林高手。此书又名《指南方》。上卷中有论治伤寒证之四失,论辨深刻,足以针砭庸医。下卷中有治涎治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