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诗选

元诗选

一百一十卷。清顾嗣立(1665-1722)编辑。顾嗣立,字侠君,江苏长洲人。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博学工诗。曾入召纂修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著有《闾邱先生自订年谱》、《昌黎先生诗集注》、《寒万诗话》、《春树闲钞》等。此集为元代诗歌总集。全书分为三集。初集刊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卷首有宋荦序及顾氏自撰《元诗选凡例》,收一百家均有专集可考的诗人(另有十六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二集刊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卷首有顾氏序,亦收入一百家诗人(另附七人于有关诗人之后);三集刊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共收一百家诗人(还有十七人见附于有关诗人之后)。此三集,每集又按天干顺序排列,凡有全稿的诗人编入甲至辛集,方外、闺秀则为壬集,没有专集行世的诗人,编为癸集。此集体例仿元好问《中州集》:“寓史于诗,而黎然具一代之文献”(《元诗选凡例》);此诗选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元诗总集。从其问世以来,一直受重视和好评。王士祯称其“甚有雅裁”(《带经堂诗话》卷四);翁方纲评之“体裁洁净”(《石洲诗话》卷五),有元一代之诗,要以此本为巨观矣。然此集毕竟是以个人之力完成的巨著,由于资料、能力、水平所限,亦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仍为研究元诗必备的主要资料。此书刊行于嘉庆三年(1798)秀野草堂,现已佚。现存癸集是席世臣曾孙席威于光绪十四年(1888)据残存旧印本与扫叶山房藏版重新刊印。1985年中华书局据此本重加整理、纠误、补阙刊行,是迄今国内外的最好版本。

猜你喜欢

  • 陈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

  • 梦溪笔谈

    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北宋沈括(1031-1094)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以父任为沭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入昭文馆编校书籍,为馆阁

  • 义门题跋

    一卷。清何焯撰。何焯(1661-1722),初字润干,更字屺瞻,号茶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初校勘家。康熙时召直南书房,赐翰林。藏书数万卷,多宋元旧刻,参稽互证,于其真伪是非,皆有题识,著有《义门

  • 朝鲜三种

    四卷。清周家禄(生卒年不详)撰。周家禄字彦升,光绪年间诸生。光绪八年(1882),清属国朝鲜发生兵变,清政府派吴长庆率兵入治,周家禄亦随军至朝鲜。归国后撰写刊行《朝鲜三种》,收有《朝鲜世表》一卷、《朝

  • 通变

    见《易通变》。

  • 文选句图

    一卷。宋高似孙(约1199前后在世)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官知信州等。著有《剡录》。案摘句为图,始于张为。其书以白居易等六人为主,以杨乘等七十八

  • 文翰类选大成

    一百六十三卷。明李伯玙、冯原同编。李伯玙,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官淮王府长史;冯原,慈溪人,生卒年不详。官淮王府纪善。是书系编者奉淮王之命而作。前有淮王序,自称西江颐仙。据《明史》载,仁宗子淮靖王瞻墺以

  • 平海纪略

    一卷。清温承志(生卒年月不详)撰。温承志,山西太谷人。历任道员、按察使。该书记录作者从两广总督百龄平“海寇”事。时“海寇”数万,主要有李尚清、梁保、吴知青、郭学显、张保、麦有金六大股。嘉庆十四年(18

  • 唐韵佚文

    一卷,唐孙愐撰,近人王国维辑。此书成于戊午(1918年),原题姬觉弥辑,盖王君馆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时所作,姬氏主大学事,故署姬氏之名也。书刊于戊辰(1928年),距书成已十二年矣。此编所载佚文,辑自《慧

  • 俟后编

    六卷、补录 一卷、附录 一卷。明王敬臣(1513-1595)撰。王敬臣字以道,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岁贡生,受业于魏校。敬臣性至孝,其学以慎独为先,尤以标立门户为戒,乡人尊为少湖先生。万历十四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