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苑精华

书苑精华

二十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除《书苑精华》,陈思还著有《宝刻丛编》、《书小史》等。《书苑精华》编集汉魏以来古人之评品书法之语,与《书小史》相辅而行。此书前有鹤山翁题序,正文二十卷分别为:卷一、卷二为书法;卷三为书势、书状、书体、书旨;卷四为书品;卷五为书评、书议、书估;卷六为书断;卷七为书录;卷八为书谱、书名;卷九、卷十为《述书赋》之上、下两卷;卷十、卷十二为《书论》之上、下两部分;卷十三为书记;卷十四为书表;卷十五为书启、书笺、书判;卷十六为书、书序;卷十七为书歌、书诗;卷十八为书铭、书赞、书叙、书传;卷十九为书法、书意、书志;卷二十为杂著。是编广收博取论书之语凡一百六十余篇,但编次丛杂,疏误颇多。如其中将“序”与“叙”分列二目,可是,“序”古无作“叙”者,只有苏轼为避其家讳始改为“叙”;《韩昌黎集》内皆为“序”,而不是“叙”,陈思却列“序”为“叙”,且把《送高闲上人》篇亦载“叙”中;又如《王羲之传》和《唐太宗称制论断》本属传赞体,陈思却另题作“书”,且将《王羲之传》列于杂著中,实在欠妥。后代学者又不加深察,认为其言必有所依据,以致竟相引录,以讹传讹,辗转流传,贻害不浅。另外,书前《提要》中称“卷十四曰表曰启,卷十五曰笺曰判”,而《四库全书》正文中,“书启”则位于卷十四末、卷十五始,殆为分卷或传抄之误。然而,自唐以来,只有韦续《墨薮》一书兼采众家之言,可惜篇帙不是很多,收录不全;是编则首家辑录诸家绪言,荟粹编排,以资考订。《佩文斋书画谱中论书一门多采用此书。是编虽然规模草创,不及后来者精密详审,但其肇始之功却不可泯灭,不失为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书论汇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较《法书要录》更为赅备,则属过誉之词。有汪氏振绮堂刊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藏修堂丛书》本、明钞本、《八千卷楼》有精钞本、明《卧云山房》钞本、清《四库全书》本、《述古丛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篇海类编

    二十卷。旧本题明宋濂(1310-1381)撰,屠隆(1542-1605)订正。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著述甚多,有《宋学士文集》。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

  • 初寮词

    一卷。宋王安中(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

  • 多识录

    九卷。清石韫玉撰。韫玉字琢堂,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庚戌进士,以第一名及第,官至按察使。该书以多识名录,盖取《论语》言诗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语,书中兼及虫鱼,则从徐鼎名物图说例也。此书取材

  • 金源札记等四种

    六卷。清施国祁编。施国祁字北砚,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其为人潜心笃学,然屡试不第。施氏熟读《金史》,其《金源札记》三卷及《金源又札》一卷均为校雠各本《金史》之作,为之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得其错

  • 柯椽集

    一卷。清周宣猷(约1736前后在世)撰。周宣猷字辰远。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选浙江桐庐知县,有政声。迁盐运河运判,以事罢官。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献诗复原衔。著

  • 国朝书苑

    六卷。清沈昭兴辑。沈昭兴字砚贻。此帖是其得戴光曾所藏清代明人墨迹十四册,选取其中百家刻成六卷,名“国朝书苑”,分成六卷。戴光曾字松门。精于赏鉴,收藏书画甚富,与张书未同时。戴光曾没后,其书皆归沈昭兴。

  • 顺天府志

    一百三十卷,附录一卷。清万清黎、周家楣修,李鸿章、张之洞、缪荃孙纂。李鸿章详见《畿辅通志》。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

  • 师伏堂笔记

    三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生平事迹详见《易经通论》。皮锡瑞为学博贯经史,遍读经、史、子、集诸部之书,每有考订心得,随笔记述,以成此书,因慕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据

  • 尚书客难

    四卷。清龚元玠撰。龚元玠字鸣玉,号畏斋,南昌(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官铜仁知县。著有《十三经客难》等书。此书为《十三经客难》之一,正文分三卷,又有卷首一卷,合计四卷。此书主旨在于辨析《古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