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和集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等。《中和集》是李道纯的主要著述,原为零散多篇,后经李道纯的门人蔡志颐编次而成一书。题名“中和”,是取李道纯的居室匾名为书名。此书分前集和后集。其前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收《玄门宗旨》、《太极图颂》、《书前密意》以论太极;中卷收《金丹妙诀》、《三五指南图局说》、《试金石》以述内丹;下卷收《问答语录》、《全真活法》以释丹家之疑。此书后集,也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为《性命论》、《卦象论》、《死生说》、《动静说》及《原道歌》、《炼虚歌》、《破惑歌》、《玄理歌》、《性理歌》、《火候歌》、《龙虎歌》、《无一歌》、《抱一歌》、《慧剑歌》、《挽邪归正歌》计十一首;中卷为诗;有《述功夫》十七首,《咏真乐》十二首,《咏四缘警世》、《咏葫芦》、《心镜》、《为孚庵指玄牝》、《和翁学录韵》、《赠邓一蟾》等六首,《自得》七首,《镜中灯》二首,《咏藕》二首,《卓庵》二首,《覆庵主乐无生》一首,计四十九首;下卷为词五十八首,以及《隐语》:《教外名言》、《绝学无忧篇并叙》计二篇。全书杂论性命及内丹之旨,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倡三教合一说,认为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三教都以太极为本,而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书中强调内炼铅汞而成丹是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又归太极;其返本归元的次第在于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实践上依炼虚化神,炼神化炁,炼气化精,炼精还虚,炼虚合道的程序。书中还对“九还七返”、“三宫”、“三要”等内丹术语进行了较为明晰的解释。《道藏提要》称“其学自成一家,为元代道教思想史上之重要文献”。说明此书对后世学者研究宋元道教思想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六卷)本、《重刊道藏辑要》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前后集各三卷),著录于道家类存目,还有《道书全集》(七卷)本。

猜你喜欢

  • 春秋纪传

    五十一卷。清李凤雏撰。李凤雏字梧冈,浙江东阳人,康熙中由贡生官曲江县知县。该书改变编年之体,采用司马迁所创纪传体编撰春秋史事。以周为本纪,列国与孔子为世家,卿大夫为列传,并作周、鲁列国世系图。引证史书

  • 经苑二十五种

    二百五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编。钱仪吉字霭人,一作蔼人,初名逵吉,号衎石,又号心壶、新梧,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累迁给事中。后因事罢官,主

  • 闽侯郭氏家集十三种

    三十七卷。清末民初郭则沄(1881-1922)编。郭则沄,字啸麓,号蛰云,又号蛰园,别署遁圃老迂、龙顾山人、云淙花隐。室名栩楼、枕石楼、龙顾山房。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台湾,长于北京。光绪二十九年(190

  • 张温和公年谱

    一卷。清张茂辰等编。茂辰,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为谱主之子。谱主张祥河(1785-1862),字诗舫,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山东督粮

  • 东坡书传

    十三卷。宋苏轼(详见《东坡易传》)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著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

  • 内经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注》。

  • 六经讲论

    即《六艺论》。

  • 余烬经窥

    十六卷。清蔡启盛撰。蔡启盛,字臞客,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受业于俞樾,毕业于诂经精舍。光绪戊子(1888)举人,官历直隶、湖南的知县。是书颇似在上课时的笔记及作业,故多己见。书中

  • 中庸臆说

    一卷。清常茂仁撰。茂仁字炳南,河南密县(今河南密县)人。著有《书经臆说·大诰篇》、《诗经臆说·父王篇》。其说《中庸》,以孝字为宗旨,其大意谓中庸宗旨,只是一孝,吃紧在先有其终,此孔孟待阐之旨,程朱未窥

  • 董子故里志

    六卷。明李廷宝撰。李廷宝字国用,号浍溪,曲沃(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中,官景州知府。该书主要记述汉代董仲舒故里情况。董仲舒,汉代著名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书》作广川人。然广川地大,包括明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