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白朗起义

白朗起义

北洋军阀袁世凯统治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白朗,字明心,河南省宝丰县大刘村人。由于当地封建剥削沉重,又经常闹灾歉收,农民生活困苦,不断发生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1911年10月白朗在宝丰一带领导数百农民宣布起义,反对清政府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对全国的搜刮压榨更甚于前。起义军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起义队伍很快发展至万余人,所到之处打富济贫,并焚教堂、惩教士,沉重地打击了地主豪绅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白朗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等省,行动敏捷,使派去镇压的北洋军剿不胜剿,防不胜防,屡受起义军重创。袁世凯对白朗起义军恨之入骨,帝国主义各国驻华公使也一再敦促袁世凯加紧镇压。袁特派段祺瑞驰赴信阳,调集豫、皖、鲁、鄂等省军队二十万人,且有沙俄派出的飞机参战,对起义军围攻堵截,大举进剿,但仍无济于事。1914年初白朗起义军改名为中原扶汉军,又称公民讨贼军,白朗自任大都督。3月白朗在陕西紫荆关发布《安民布告》,指斥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是“神奸主政,民气不扬,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提出“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的口号,表现出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色彩。白朗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得不到补充休整,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下,部队损失很大。1914年6月由西北返转河南时,起义军数量大减。8月回到宝丰、临汝交界的山岭中,陷入北洋军和地方反动武装重重包围之中,白朗不幸牺牲,历时三年,纵横五省的白朗起义最后失败。

猜你喜欢

  • 十二卫

    官署合称。秦汉始置卫将军,后渐分为左右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以总其事。东晋、南朝、北魏、北齐皆因之。西魏、北周则以十二大将军统率军队。隋炀帝置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武卫、左右

  • 隋朝

    朝代名。公元581年杨坚建立。坚父杨忠曾随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关西,功绩卓著,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为北周重臣之一。父死,杨坚袭爵。坚娶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其长女杨丽

  • 中法越南边境通商章程

    又称《滇粤陆路通商章程》或《天津协定》,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法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1886年4月25日(光绪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由法国驻华公使戈可当和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天津签订,共十九款。主

  • 采石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诏。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金海陵王迁都开封,括马签兵。九月,发兵大举攻宋。宋淮西守将王权不战而逃,淮东守将刘锜也败退江南。两淮遂为金军占据。十一月,金军自采石(今安徽当涂

  •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

  • 都统司

    金代统军机构之一。阿骨打建国前后,多将契丹、渤海、奚族降兵直接编入女真猛安谋克,以壮大其军事力量。后由于降兵增多,乃渐依猛安谋克制把降兵分别编组成军,设都统司,由女真贵族统领之。每都统司辖五、六万人。

  • 保路同志会

    四川人民在保路风潮中组成的保路团体。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将以前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即出卖给帝国主义,因而湘、鄂、川、粤四省迅速掀起保路风潮。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四川成

  • 西北回民起义

    即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回民反清武装斗争。1862年5月(同治元年四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率部进逼西安, “往结回众”,陕西渭南回民群众纷起响应。回民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

  • 海约翰政策

    见“门户开放政策”。

  • 建文削藩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建文帝即位后,采纳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建议,实行削藩。先将力量较小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迫自焚死。进而采取措施,对付实力强大的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