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抗倭斗争

抗倭斗争

十四到十六世纪中国军民抗击沿海地区日本海盗集团的斗争。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混战。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到中国沿海进行海盗活动,史称“倭寇”。从元末明初,倭寇就时常在我国沿海骚扰,明初重视海防设置,在沿海地区,置卫筑城,水陆设防。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率领卫所军队击败侵掠苏州、崇明的倭寇。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辽东总兵,都督刘江领导爱国军民在辽东望海埚全歼倭寇二千余人。从此,倭寇不敢再作大规模的侵扰。正统(公元1436年—1449年)以后,明朝政治日趋腐败,沿海武备废弛。特别是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时期,严嵩当政,沿海倭寇为患达到高潮。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被波及。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大败倭寇于浙江嘉兴王江泾镇,斩敌二千,是继望海埚大捷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人自动列栅拒战,终于击败倭寇。沿海一带人民奋起抗倭,长江下游沙岛上的沙兵,南汇盐民组织的盐丁,都力战有功。在人民抗倭斗争的推动下,嘉靖末年,明朝一部分爱国将领如谭纶、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人在粤、闽、浙等地,领导军民,屡败倭寇。其中以戚继光功绩最著。戚继光(公元1528年——1587年),山东牟平人,嘉靖三十四年调到抗倭前线,经总督胡宗宪推荐,被任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他见当时卫所军队已十分腐败,毫无战斗力,就特地招募浙江义乌的矿夫和农民组成“戚家军”,经过严格训练,掌握“鸳鸯阵”的战术,长短兵器配合作战,并备有火器。戚家军英勇善战,在广大人民的配合和支持下,嘉靖四十年,平定浙江倭寇,随后又入闽剿倭,和俞大猷一起,平定福建倭寇。嗣后,俞大猷又在广东歼灭倭寇。为害二百多年的倭患,最后平息。

猜你喜欢

  • 李桓、罗厉起义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人李桓、罗厉,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反抗孙吴的残酷统治。起义军转战各地,坚持二年之久。嘉禾五年,起义军被孙吴中郎将吾粲和将军唐咨镇压,李桓、罗厉被俘。

  • 涞水之战

    涞水义和团伏击清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5月12日(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四日)直隶涞水县高洛村义和团民联合涿州(今涿县)、易州(今易县)、新城、涞水各县义和团众数百人,进攻本村教会武装,毁教民房屋三十余

  •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割据局面。参见“魏”、“蜀”、“吴”。

  • 周公作洛

    周公营建东都洛邑的事迹。据《尚书·洛诰》等古文献记载,周公东征取得胜利后,为了镇抚商遗民和控制整个东方地区,决定在洛水北面的瀍涧二水附近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营建工作自周公摄政五年开始,至七年完工

  • 河中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九月,木华黎派金降将石天应率军围攻战略重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谋以西控关内,东取河南。水手出身的金新任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亲率

  • 大诰三编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颁布的案例文件汇编,在明初具有法律性质。在《大明律》以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颁布手订的《大诰》, 次年又颁行《大诰续编》、《三编》。《大诰》七十四条, 《续编》八十七

  • 民元约法

    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共和党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袁世凯继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代行国会职权,各派政治力量为谋取议席不断分化组合。为在临时国会中与同盟会抗衡,1912年5月以章炳麟、张謇等为首的统一党,

  • 空印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惩处地方官吏的案件。明制,每年地方布政司、府、州、县派计吏到户部核算钱粮、军需等。因为道远,计吏都带有事先盖着官印的空白文册,如户部判其钱谷数字不符,便重新填写。洪武九年(公元1376

  • 张海起义

    北宋仁宗时今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农民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八月,张海、郭貌(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聚众千余人起义于商州(今陕西商县)。随后即转战于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