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围攻使馆

围攻使馆

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各国驻华使馆的事件。1900年5月下旬(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下旬)八国联军先遣队以护卫使馆为名进入北京后,各国公使就蓄意挑衅,侮辱中国官员,干涉京城警卫事宜,逼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派联军在使馆区备战、巡逻,任意枪杀中国官民计百余人。6月19日(五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得知大沽炮台失守消息后,照会各国公使于二十四小时内离京赴津。次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赴总署质问,途中开枪射击清神机营章京恩海不中,被恩海开枪击毙。联军四出寻衅,慈禧太后下令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21日(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对外宣战,最初四、五天,慈禧太后全力支持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使馆,清军和义和团攻占和焚烧了比、奥、荷、意四国使馆和华俄道胜银行,联军退守英、美、俄、法、德等国使馆。此后以至北京失守,慈禧太后支持荣禄等主和派对使馆明攻暗保,以为向列强求和的“余地”。荣禄以前方吃紧为由调走义和团,又阻挠董福祥甘军行动,增派武卫中军控制局面,向使馆暗送秋波, 要求谅解,送去面粉、蔬菜、水和瓜果。攻打使馆五十六天,毙伤联军和使馆人员共一百九十五人,但团民和清军伤亡更大。慈禧太后等为了废帝立储、保持权位,利用爱国军民的义愤,违背外交惯例攻打使馆,转移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方向,大批军民因此不能开赴抗击联军前线,而又给联军入侵造成口实。

猜你喜欢

  • 夷离毕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总掌刑狱之政。有夷离毕、左右夷离毕等官。

  • 陈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妫姓。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开国君主胡公,相传为舜的后代。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春秋时,陈为小国,常受楚国胁迫。哀公时曾为楚所灭。五年后楚复立哀公子为陈侯。再传至陈湣公时复灭于楚,时当公

  • 玄宗改革

    唐玄宗当权之后,为整顿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①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武后时曾广置官员,末年更置员外官一千余人。中宗时,又置斜封官数千人。于是员外官、斜封官极为滥杂,国家开支大大增加。玄宗继

  • 上海光复

    上海素为革命运动活跃的地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所在地。同盟会中部总会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动,并号召各地革命党人继起响应,其主要领导人之一陈其美则主要从事于联络各界准备发动上海起义。上海的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

  • 李渊克长安

    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挥师南下,克霍邑(今山西霍县)、平临汾(今山西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围河东(今山西永济)不克,乃渡黄河西向,直取关中。渡河之后,李渊派李建成、刘文静将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

  • 箕子走朝鲜

    商亡后,贵族箕子逃往朝鲜建立国家的传说。据《史记》、《尚书大传》和《后汉书》等古籍记载,箕子是商纣王叔父,官太师。因为纣王淫泆,箕子向纣王进谏,反被纣囚禁。周武王克商后将他从囚牢中释放,箕子遂带领族人

  •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传说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互相谦让,不受君位,被视为贤人。后听说周文王尊重贤才,相随投奔到周。周武王伐商,二人认为周以臣犯君,不义,乃于周武王军前叩马而谏,未被采纳。武王

  • 燕国

    古国名。①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本作匽、郾。姬姓。或称北燕。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于北燕,召公留宗周辅相成王,其长子就封为第一代燕侯。都蓟(今北京市西南)。燕为周北方重要屏藩,但因长期独处北

  • 湘军

    以曾国藩为首的封建地主武装。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廷诏令各省举办团练,镇压革命。1853年(咸丰三年)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以其父曾麟书总领之湘乡练勇为基础,参酌戚继光军队编伍之法,订营哨之制。

  • 内朝官

    又称中朝官。西汉前期,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丞相均由开国功臣列侯担任,统领百官,总理政务,位极尊隆。汉武帝为提高皇帝威权,削弱丞相权力,一反惯例,任用布衣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