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远别离

远别离

【介绍】:

李白作。《乐府诗集》卷七二列入《杂曲歌辞》。《楚辞》中有“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诗十九首》中有“与君生别离。”后人拟之,梁简文帝有《生别离》,刘宋吴迈有《长别离》,李白改为《远别离》。天宝后期,唐玄宗荒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擅权,李白忧之,故借古题以讽时弊,意在著明人君失权之戒。本篇见于《河岳英灵集》,当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以前。此诗以娥皇女英寻舜的故事,渲染一派凄切阴冷的气氛,表现对人君失权深切的忧虑;以“尧幽囚、舜野死”的传说,以警人主,不可将国柄轻易授于他人;以“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疾呼人主,不可轻信于小人;以二帝子苍梧痛哭之事,以披露自己对国家社稷的一片赤心忠胆。诗为骚体,全用比兴。范梈云:“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词意反复曲折行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李翰林诗》卷一)

猜你喜欢

  • 羌村三首

    【介绍】:杜甫作。见《羌村》。

  • 元陵

    唐代宗李豫陵墓。在今陕西省富平西北檀山。包佶有《朝拜元陵》诗。

  • 赠何七判官昌浩

    【介绍】:李白作。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称何七。安旗云:“似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当是。判官,节度使属官。诗前半写不愿白首为儒,而愿拂剑沙漠,建功立业;后半赞何判官有管、乐之才,愿与之同驱疆场,为国立功。

  • 相思极

    【介绍】:曹邺作。题一作《长相思》。此思妇闺怨之辞,全从思妇角度落笔,委婉细腻,凄恻动人。

  • 正律

    指近体诗诗句的几种基本格式、平仄全合规定,无一拗者。亦即全篇完全合乎格律的近体诗。这一概念是由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图说》中提出的。

  •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卢纶作。写于肃宗至德年间回乡途中。或疑“至德中”三字为后人误加。李僴,作者友人。诗写乱离年代喜归乡园的悲慨之情,充满悯乱伤时之思。景中寓情,情随景生;语句清丽,意境深婉。

  • 暗蛩

    夜鸣的蟋蟀。孟郊《杂怨三首》之三:“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 杜集书目提要

    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冯建国编著。齐鲁书社1986年9月出版。本书收录有关杜诗书目凡890种,起自稍后于杜甫的唐人樊晃,止于1984年的今人著述,其中清末以前知见书目215种,不同版本446种,辛亥

  • 严巨川

    【介绍】:德宗时诗人。曾官太常寺。建中四年(783)兵乱,朱泚篡位,严巨川尝作诗抒愤,后德宗复位,亦述及此事。《全唐诗》存诗2首,除省试诗一首外,另一首《仲秋太常寺观公卿辂车拜陵》或作苗重芳诗,又作苗

  • 中唐十家诗注

    郭延龄、李浩校注。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31.8万字。该书选取了中唐时期刘方平、朱湾、刘商、窦叔向、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李端等十位诗人的诗歌,进行了校勘注释。对每位诗人,根据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