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寒食

寒食

【介绍】:

①(全)卢象作。寒食,传统节令名,在清明的前一天。相传春秋时,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其股腕之肉为重耳充饥,并帮助重耳返国为君,即晋文公。文公登基后遍封功臣,竟忘了封子推,子推怨恨,乃作《龙蛇之歌》,隐居绵山。文公悔悟,遣使求之,子推坚辞不出,文公令放火烧山逼其出仕,子推竟抱树被焚而死。人们同情介子推之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卢象于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被迫受伪职,乱后因此而遭贬,心中郁积难平,乃借古人酒杯,以浇自己之垒块,赋此诗以泄其怨愤之情。②(全)孟云卿作。寒食,节令名。此诗前二句将二月江南繁花满枝的美丽景色与羁旅他乡的窘迫境遇相对比,见出悲苦难堪之情。后二句更由习俗之寒食禁火,联想到贫居之往往断炊,揭示出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悲剧气氛,其中寄寓着深切的不平。诗借题发挥,构思巧妙,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因而成为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贺裳评曰:“孟《寒食》诗最佳,‘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正可与韩翃诗参看。”(《载酒园诗话又编》)③(全)韩翃作。一作《寒食日即事》。寒食,节令名。此诗描绘寒食节景象,首二句写寒食之日花满长安、柳枝低拂的动人春色,以“无处不”的双重否定句式,渲染出整个长安的热闹繁华。三四句按时序写至暮色苍茫时,宫中宦者骑马传烛,皇上以榆柳之火赐于近臣。“五侯”二字寓意深切,当喻指恃宠弄权的宦官。吴乔曰:“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诗话》卷一)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当时驾部郎中知制诰缺额,中书省提请御批。德宗提笔曰:“与韩翃。”但因这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再以二人同进,德宗亲书《寒食》诗,批曰:“与此韩翃。”可见,韩翃此诗当时即有盛名。

猜你喜欢

  • 王舆

    【介绍】:昭宗时人。后流落而死。《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2句。

  • 逃禅

    逃出禅戒。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栖岩

    【介绍】:五代僧人。生平无考。《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其《题祝融峰》残诗2句。

  • 忍草

    忍辱草的省称。佛经中载,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其乳则成醍醐。宋之问《游法华寺》:“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杖绕精舍。”

  • 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

    〔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为王元化主编《海外汉学丛书》之一。全书共分9章52节,近20万字。作者首先从理论上辨析诗歌特质,探索诗歌抒情艺术的普遍规律,并据此具体而

  • 蜀太妃徐氏

    【生卒】:?—926【介绍】:名未详。成都(今属四川)人徐耕之长女。唐末与其妹同为王建所纳,封为淑妃。后主王衍时册封其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925),王衍奉太妃和太后同祷青城山,同其妹历观诸景,赋诗唱

  • 定鼎

    传说夏铸九鼎,象征国家。传至周,据《左传·宣公三年》载:“成王定鼎于郏鄏。”后遂以“定鼎”指立国或定都。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雄都定鼎地,势居万国尊。”

  • 隐侯

    南朝梁沈约的谥号。沈约字休文,善诗文,曾官东阳太守、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卒谥隐侯。孟浩然《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亦代指善诗文的官员。尤指州郡长官。张循之《婺州

  • 优孟

    春秋楚国优伶。优孟滑稽多智,楚贤相孙叔敖死,优孟着其衣冠,模仿其神态动作,为楚庄王祝寿,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见《史记·滑稽列传》。李益《汉宫少年行》:“巧为柔媚学优孟,儒衣嬉戏冠沐猿。”

  • 羊昭业

    【介绍】:字振文。吴(今江苏苏州)人。咸通九年(868)进士。大顺中,与司空图、钱珝等十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实录。与皮日休、陆龟蒙等为友,以诗唱和。《全唐诗》存其《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