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李悝

李悝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生卒】:前455—前395

又名李克。魏文侯时任相,辅佐文侯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禄位世袭制度;尽地力之教,号召人民勤奋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以平稳粮价。并著《法经》六篇,推行法治。魏国经过变法,国势日益强盛。相传著有《李子》一书,今已佚。其言论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一说李悝和李克并非一人。(,参见《汉书》)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生卒】:前455—前395

又名李克。魏文侯时任相,辅佐文侯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禄位世袭制度;尽地力之教,号召人民勤奋耕作,增加生产;实行平籴法,以平稳粮价。并著《法经》六篇,推行法治。魏国经过变法,国势日益强盛。相传著有《李子》一书,今已佚。其言论散见于《汉书·食货志》。一说李悝和李克并非一人。(,参见《汉书》)


【生卒】:前455—前395

【介绍】:

战国初人。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增加产量,以备灾荒。创平粜法,以平粮价。视收成丰歉,增减赋敛,使不伤民害农。倡法制,制《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等六篇,称《法经》。后商鞅变法于秦,即本此。魏文侯用李悝之法,国以富强。有《李子》,已佚。


猜你喜欢

  • 郭叔云

    【介绍】:宋潮州揭阳人,字子从。初见朱熹,求格致之要。又质《礼经》所疑二十余条,退而汇诸家之说,定为一编,藏于家。家有宗会楼,以为岁时会合宗人之所,又有食燕堂,为祭后与族人馂之地,陈淳为作二记。

  • 周奉叔

    【生卒】:?—494【介绍】:南朝齐北兰陵人。周盘龙子。勇力绝人。少随父征伐,所在暴掠,位东宫直阁将军。为郁林王所宠,无所忌惮,煽弄威权。常翼单刀二十口,出入禁闱。语人云:“周郎刀不识君。”萧鸾(齐明

  • 羊灵引

    【生卒】:?—508【介绍】:北魏太山钜平人。羊祉弟。好法律,以固辞李彪所荐而忤之。及为三公郎,被彪劾免。后灵引得高肇所昵,肇嫌忌元愉,乃举灵引为愉长史,使伺其阴私。及元瑜为逆,灵引先被杀。

  • 王弼

    励子。袭父爵,娶魏安乐公主。官至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参见《北史》)

  • 成勇

    【介绍】:明乐安人,字仁有。天启五年进士。授饶州府推官,师事邹元标。崇祯末,官南京御史,抗疏论杨嗣昌夺情入阁,被削籍戍宁波卫。明亡,出家为僧。有《消闲录》、《西铭解》。

  • 萧阿古只

    【介绍】:辽太祖述律后之弟,字撒本。太祖即位,与兄萧敌鲁总腹心部。太祖弟剌葛作乱,述律后军黑山,阻险自固。帝命阿古只统百骑往卫之。与敌鲁追擒刺葛于榆河。神册三年,拜北府宰相,世其职。太祖西征,悉委以南

  • 姜志礼

    【介绍】:明镇江府丹阳人,字立之。万历十七年进士,历建昌、衢州推官,入为大理评事。三十三年,因狱囚多瘐死,疏言生民之苦,请尽除矿税。累官山东右参政,分守登、莱,抗疏福王遣中官督赋山东,贬广西佥事。天启

  • 周左

    【介绍】:宋人。工画山水、人物,师周仪。

  • 王宪

    【生卒】:378-466字显则,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前秦丞相猛孙。前秦亡,匿于清河民家。道武帝至赵郡,见宪,用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掌门下。后历太守、外都大官、并州刺史等职,封北海公。颇树政绩

  • 景星

    【生卒】:?—1910【介绍】:清满洲镶白旗人,字月汀。以荫生历员外郎、郎中、江苏苏松常镇太粮储道。累官江西、湖北巡抚,授福州将军。官至资政院协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