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上。山高140余米,因形如堆积的麦秸垛状,故名。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384—417)。北魏、西魏、北周间大规模建造。其后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亦陆续有修凿扩建。初名无忧寺,后称石岩寺。现尚存窟龛、摩崖雕刻194处,计有壁画1300多平方米,各种造像7200余尊,因山石不宜雕凿,其中造像多为泥塑。壁画大部分剥落,但尚可看出中原画风貌。窟内还有北朝“崖阁”7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上。山高140余米,因形如堆积的麦秸垛状,故名。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384—417)。北魏、西魏、北周间大规模建造。其后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亦陆续有修凿扩建。初名无忧寺,后称石岩寺。现尚存窟龛、摩崖雕刻194处,计有壁画1300多平方米,各种造像7200余尊,因山石不宜雕凿,其中造像多为泥塑。壁画大部分剥落,但尚可看出中原画风貌。窟内还有北朝“崖阁”7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东北约30公里处。当地称阿伦斯木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1200米。由于汪古部赵王治所,盛行景教,故有景教寺院遗迹及景教十字架形遗物和石刻、石棺以及
?—824唐代回鹘汗国第十代可汗。跌跌氏。长庆元年(821)嗣位,建号君登里逻羽禄没密施句主禄毗伽可汗(意为“受命自日神而成为伟大英雄权威圣智可汗”),又作登逻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登罗骨没施合毗伽可汗
?—1798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居吉林。乾隆十九年(1754),由闲散授前锋。三十一年(1766),以前锋校从征缅甸,因功赐号法福哩巴图鲁。三十五年(1770),随征金川。三十七年
见“耶律隆祐”(1320页)。
见“不欲鲁罕”(270页)。
?—前496亦作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又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时人称公子光。周敬王五年(前515),与伍子胥密谋,借宴请吴王僚之机,派亲信专诸杀僚自立。以伍子胥为相,辅佐朝政;命孙武为将军,训练军士;
唐代牂柯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牂柯(治今贵州瓮安县东北)人。蛮首※赵君道后裔。原为牂柯谢氏的一个属部首领。天宝(742—756)中,因作战有功,获宰相兼剑南节度使杨国忠赏识。以其有方略,授黔中都督。屡随军
书名。清初第一部私撰东北志书。杨宾(浙江山阴人,字可师)撰。5卷。康熙(1662—1722)中叶成书。记述清初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辖区,即1840年以前东北地区柳条边内外满族居住地区之山川、形势
见“贝非”(313页)。
见“吉能”(6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