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们江
见“图们江”(1435页)。
见“图们江”(1435页)。
1729—1796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阿柔鲁德山下之阿尼家族。被确认为阿旺洛桑丹白坚参转世之呼毕勒罕。在大堪布赤钦·丹白尼玛主持下,于雍正十一年(1733)在古尔寺坐床,拜曲贡徐瓦为经师。1
即“弘历”(643页)。
古肃慎族所居之地。约东临日本海,西近嫩江,南达牡丹江上游一带,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汉晋时的挹娄、南北朝至唐时的勿吉、靺鞨诸部,也大体居此。《新唐书·渤海传》所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其南
地名。即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西南,东接甘肃景泰县,南连永登县,西邻青海门源、互助县,东、北部界甘肃古浪、武威。为藏族聚居。明末清初实行千百户制,雍正年间废。乾隆时形成36族,以寺院划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军进军西北过程中陆续建立,至乾隆二十年(1755),固定的台站已有:索果克、味和尔、嘎鲁图、乌兢、勒达盖图、乌尔鲁、昌吉斯台、那林楚布里克、库兰阿吉
清代云南班洪部落联盟首领。汉称班洪王。道光、咸丰年间人。佤族。初通过战争征服班洪地区的其他村寨、部落,逐步统一班洪地区,使之从原始部落状态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家形态。其为该地区第一代班洪王。
即“晟丰祐”(1867页)。
毛南族舞蹈。原为宗教舞蹈,在民间举行祭祀活动时由师公(巫师)进行表演。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3乡。风格古朴、特色鲜明,包含着浓郁的巫术色彩。每当举行祭祀时,主唱师公即念咒语、唱神
地名。汉代置。隶属太原郡。晋初,为新兴郡属县。故址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古城。匈奴南单于苗裔、右贤王去卑之孙、铁弗匈奴之刘虎居其地。其后裔建夏国(407—413),为十六国之一。
见“乌秅”(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