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靺鞨

靺鞨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南北朝时“勿吉”同音异译(一说为勿吉转换读音而成靺鞨,今有人认为是“貊貉”转音)。下分众多部落,著名者有粟末、伯(汨)咄、安车(居)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7部。活动范围史载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实际约东到今日本海,西以前苏联之结雅河及中国之嫩江一线以东为限,南在松花江上游流域与高句丽接壤,北达外兴安岭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在此区域内,粟末部居最南,分布在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伯咄部约在今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市境);安车骨部在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通说在阿勒楚克,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境);拂涅部居牡丹江下游以东地区(旧说在以宁安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流域);黑水部处松花江注入黑龙江后的黑龙江两岸(一说在黑龙江下游);号室部散布在兴凯湖南的绥芬河流域;白山部居牡丹江上游以东地。与隋唐王朝关系密切,多次遣使朝贡。隋炀帝时,粟末部首领度(突)地稽率部千余家内属,受封为右光禄大夫、辽西太守,被安置于柳城(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唐初,南部的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等部,转附高丽;北部以黑水靺鞨为中心,迅速发展壮大;迁居营州者臣属唐,唐以度地稽为“总管”,又拜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其子李谨行袭职后,累立战功,由营州都督擢右领军大将军、积石道经略大使、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死后追封燕国公,陪葬乾陵。在唐对高丽战争中,度地稽部助唐征高丽,原南部的靺鞨人大多助高丽与唐抗争。各部发展不平衡,南部的粟末等部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北部的黑水诸部还以狩猎为主。皆善养猪,为衣食来源之一,富者有猪多至数百口。“君长”称“大莫佛瞒咄”,父子相承。住半地穴式房屋,“相聚而居”。尚无文字。在其故地考古发现了许多铁、铜器。度地稽部因住地近中原和多次受册封、赏赐,发展最迅速,唐时其部落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唐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后,粟末部也迁居营州,白山部归唐,伯咄等3部“奔散微弱”,“遗人”加入了由营州东走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北部诸部以黑水部为中心,经过兼并联合,有16部,称黑水靺鞨,五代时改曰女真。

猜你喜欢

  • 侗戏

    侗族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兴起于贵州黎平,流传于贵州榕江、从江,广西三江、融水、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相传为黎平腊洞侗族人※吴文彩所创。由侗族叙事大歌发展而来,同时借

  • 尉迟胜

    唐朝武臣。一说为鲜卑尉迟氏。本于阗王珪之长子。少嗣位。玄宗天宝(742—756)中,入朝贡名马、美玉,受玄宗嘉赏,妻以宗室女,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西归后,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同击萨毗、播仙。以功加

  • 耶什它姆

    长犴皮裤。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传统下装。分长短两种,此为长裤,秋冬穿;短裤称“和勒刻衣”,夏季穿用。

  • 西秦王

    封爵名。西秦,系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陇西鲜卑贵族乞伏国仁于晋太元十年(385)称大单于。其弟乞伏乾归嗣立,于更始元年(409)改称秦王,史称西秦。占有今甘肃西南部。北魏神䴥四年(43

  • 血族复仇

    亦称血亲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受到本团体之外的人严重侮辱或杀伤,其所在团体成员誓死为其报仇的习俗。原始社会期间,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只有依靠氏族、部落保护,并仰仗集体力量才能谋取所需的生活资料。个

  • 山越

    古族名。百越族后裔,一说为百越的一支。其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分布甚广,汉末至隋唐时主要散居于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的边远山区。“依阻山险而居”、“俗好武习战”、“不纳

  • 察赤

    即“者舌”(1348页)。

  • 小爨碑

    即“爨宝子碑”(2591页)。

  • 阿济纳河卫

    见“阿的讷河卫”(1236页)。

  • 宣懿皇后哀册文

    见“宣懿皇后哀册”(17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