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尔多斯万户

鄂尔多斯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明人异译作“袄儿都司”、“阿尔秃厮”。属※右翼三万户。名称源于“斡耳朵”(宫帐)。成吉思汗卒后,其后嗣将遗物供于8个白色毡帐(斡耳朵)组成的八白室内,作为祭祀成吉思汗的灵堂,该部奉命世代守护八白室而得名。约明成化(1465—1487)间,该部入牧河套地区,故该地亦称鄂尔多斯。据《白史》等蒙古史料所载,该部由12鄂托克组成。正德(1506—1521)初,属非元裔的异宗赛特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统领。达延汗主政后,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为济农(亲王),治理右翼三万户,结果被亦不剌和满都赉杀害,导致正德五年(1510)的左右翼大决战。右翼兵败,部分随满都赉等逃入青海,不久败亡。其余大部归降达延汗。达延汗复命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驻帐于该部。达延汗卒后,巴尔斯博罗特以济农之尊曾一度占据大汗位。至其子吉囊时,该部势力最强,拥众数万人,由9子分领,北败兀良哈万户,西入甘宁青。吉囊卒,势衰,听命于土默特部俺答汗。同时,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经青海传入该部。其领主切尽黄台吉曾被察哈尔部的图们汗任命为蒙古五执政理事之一。崇祯元年(1628),察哈尔部林丹汗率兵西进,被迫服属之。其时,该部已分为42支,各自为政,济农已不能节制诸支。七年(1634),林丹汗病死甘肃大草滩,后金兵临河套,遂归降皇太极。济农世系如下:巴尔斯博罗特—吉囊—吉能—布延巴图尔鸿台吉—博硕克图—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林沁额叶齐岱青

猜你喜欢

  • 清文总汇

    书名。志宽、志培主编。12卷。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书。京都宛羽斋刊行。系合并《清文汇书》与《清文补汇》而成,共收词汇21900余条。是一部流行较广的满汉对照词书。对学习、研究满文具有价值。

  • 宇文觉

    542—557北周建立者。俗名陁罗尼。557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第三子。9岁(一说7岁),封略阳郡公。魏恭帝三年(556)三月,

  • 北匈奴

    东汉时对留居漠北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恨,于二十四年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号,亦称呼韩

  • 蒲类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西部疏榆谷(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余,口2000余,兵799。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

  • 中统宝钞

    即“中统元宝交钞”(301页)。

  • 吉思哈

    ?—1637清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乌苏氏。世居瓦尔喀冯佳屯。初与弟吉普喀达归后金,隶满洲正白旗,任佐领,后改隶镶白旗。天命四年(1619),随军征明,立功受嘉奖,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六年,以参领率军

  • 差若

    藏语音译,意为“助差者”。旧时西藏领主为满足经常性乌拉差役的需要,调剂各差户的劳动人口而规定。以一※差岗地为标准,规定一定的劳力,每差岗地为9人,劳力多者或小农奴,被派往劳力不足9人者助差,此种人称“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司矢

    官名。清代内务府武备院下管辖箭匠之官。初称备箭※固山达。康熙三十八年(1699),不分正从定为八品。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称司矢。四十四年(1779)定:正职给六品顶戴,令戴蓝翎,支武职七品双俸

  • 带方郡

    古地方政区名。汉建安(196—220)中,公孙康(一作公孙度)分乐浪郡屯有县(治所在朝鲜黄海道黄州)以南带方等7县置。因地处带水(今朝鲜载宁江,亦曰月塘江)流域而得名。治带方县(故址今一般认为在黄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