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载湉

载湉

1872—1908

清朝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满族,爱新觉罗氏。道光帝※旻宁孙,醇亲王奕譞次子。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称帝,时年4岁,由慈禧太后训政。光绪十三年(1887)亲政后,实权仍操于慈禧太后之手,并各结其党,争权日炽。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反对妥协投降,主张抗战。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提倡自强、独立、改革,采纳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张,实行变法维新,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6月11日颁发“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重用维新派人士,罢斥守旧官僚。在103天中,相继发布新政诏书、谕令100多起,主要内容有: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建立学堂,学习西学;设立译局和报馆,奖励新著作和发明;保护奖励农工商;修铁路,开采矿产;减裁冗员;精练海陆军等,史称“戊戌变法”。这些变法措施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国派的反对。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依靠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将其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并谋废黜之。其间,仍对祖国充满憧憬并追求祖国自强、独立和改革。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起,反对太后“操团以敌诸国”之策。后病卒。庙号德宗。

猜你喜欢

  • 隆务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

  • 延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为龟兹国都。古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库车东“皮朗旧城”为汉代延城遗址。

  • 官文

    1798—187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道光间,历任侍卫、副都统。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由湖南下汉阳,欲取荆州,奉命专统荆州防务。四年,任荆州将军,督师配合湘军曾国藩部合攻武

  • 德力格丁

    部分鄂温克族人信奉的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人脸长疥疮时供之,祭物是小米粥和狍胸骨。偶像为桦树皮或红铜剪成的一老翁面具,悬挂在门上。

  • 实卜

    元末明初贵州乌撒府女土官。彝族。元末为乌撒府右丞。明洪武十四年(1381),集结土兵于赤水河(今贵州毕节县北赤水河),抗拒傅友德、胡海洋所率明军之推进,不敌,败遁。十五年,督部众再攻明军,复败,损折土

  • 下四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撒拉语为赛俄勒,意为“水清冽”),张尕工(撒拉语为阿赫外勒,意为“土质白色”)、崖曼工(撒拉语为扣洼,意为“临近山崖”)、孟达工(撒拉语音译,山名)。指清乾隆四十六年(17

  • 敌剌

    契丹语。 ①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天祚皇帝※永昌宫。 ②部族名。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西走,会见18部王众,其中就有敌剌部。③见“敌烈部”(1

  • 纳噶拉则

    参见“浪卡子”(1943页)。

  • 大康Ⅲ

    辽朝大臣。渤海后裔。辽开泰年间(1012—1021),官至南府宰相,出为知黄龙府。为政善绥抚,今辽河地区诸族皆怀服。曾主动向辽请取女真蒲鲁毛朵部境内渤海人,领兵至大石河驼准城掠得数百户以归。

  • 札萨克

    官名。亦作扎萨克。蒙古语音译,源出“扎撒”(法令)一词,意为“执掌政令者”、“尊长”。清代外藩蒙古各旗旗长的称呼,也是旗的封建领主。由清政府从旗内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隶理藩院,受中央监督。下设协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