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蒲类国

蒲类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西部疏榆谷(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余,口2000余,兵799。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国产良马、牛羊、骆驼。能作弓矢。本为大国。西汉初属匈奴。后匈奴单于徙蒲类6000余口于匈奴右部阿恶地,号阿恶国。人口贫羸,逃亡山谷间,故为其国。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师;匈奴日逐王降汉,遂分其地为前后蒲类国。属西域都护。三国时作蒲陆国,附属车师后部王,隶曹魏。晋至隋时先后为鲜卑、柔然、突厥地。唐治蒲类县,属庭州。

猜你喜欢

  • 凿齿

    古代东夷和百越诸族的一种习俗。亦作拔齿、打牙。迄今发现最早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人推断此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儿童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据文献和有关社会历史调查报

  • 伊州

    渤海王国置。为东平府依郭州,领县不详(史只载东平府辖5州共18县)。州治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临湖村西废墟,有在该省依兰县附近等说(详“东平府”)。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似被辽太祖迁至今辽宁新民县至开

  • 凉山彝族等级制度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社会制度。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按血统和身份贵贱分为5个等级。其中兹目(包括封建王朝任命的土司、土目、土舍)、诺伙二者为统治等级,通称“黑骨彝”或“黑骨头”;曲诺、阿加(又称安家奴或安家

  • 卡儿失

    见“那色波”(930页)。

  • 益希桑珠

    见“次噶俄仁巴”(882页)。

  • 阿格勒

    撒拉语音译,意为“村庄”。旧时撒拉族社会基层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种由若干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经多次变化反复组合而成的地缘组织。既包括有血缘关系的若干个孔木散的人,也有若干个无

  • 盛世才第一次大清洗案

    民国时期新疆军阀盛世才炮制的旨在铲除异己力量的案件。1937年8月,盛世才利用国内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和苏联进行清党之机,制造了一次大规模清除异己势力的冤案,逮捕了以教育厅长张馨为首的政府公职人员,拘禁了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右翼中末旗界;西至喀喇沙尔,接清素珠克图诺们罕界;南至绷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札木图岭,接本部中左末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

  • 段思平

    893—944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创建者。白族。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为白蛮大姓。世为南诏大臣。六世祖※段俭魏(段忠国),为南诏王阁罗凤大军将,败唐军有功,升清平官。四世

  • 孔木散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