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

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

元代管理西藏地方重要历史文献。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萨班,藏语意为“萨迦大师”,名公哥坚藏(又作衮噶坚赞,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教派五位祖师之四祖。元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藏历木龙年,1244),应蒙古太子阔端邀请,于定宗元年(火马年,1246),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次年,与阔端会晤,接受蒙古大汗对吐蕃全境管理,由萨班发此书,函达乌思藏僧俗官民,晓陈蒙古汗王之威力及会晤阔端所商谈之情况,转达阔端对乌思藏事务所述之意见与指示,规劝各地僧俗官员承认乌思藏归属蒙古,各于其地缮写地方僧俗首领供职人员之名,其所辖居民百姓之户籍人丁之数,其应向蒙古交纳贡品之种类与定量;此3种表册各造3份,一份送交萨斯迦留档,一份由本土首领各自保存,一份呈报汗王;由蒙古汗王派遣金字使(钦差)赴乌思藏,依此所报表册任命各地各级僧俗首领。此书函传达乌思藏各级官员后,皆依书承认吐蕃归属蒙古。宪宗元年(铁猪年,1251),阔端、萨班卒,蒙哥汗派员赴乌思藏清查户籍。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萨班之侄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恰那朵尔只为白兰王;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命恰那朵尔只为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总制院派遣官员随同2人前往乌思藏郡县吐蕃之地,至各处清查户籍,设置各级僧俗官员,实现了元朝对吐蕃全境的统治。此书历史意义极为深远,于吐蕃全境避免了蒙古军的讨伐,于元王朝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对此后全国的统一与各民族的团结友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 河西吐蕃供佛祈祷文木简

    原出自敦煌,今存武威文管会。木简共4支,长方形,有木柄可持。藏文颂佛祈祷文分别写在4支木简上,内容为祈求智慧增长、疾病消除、畜产繁殖。所敬之神佛主要是龙神及观音菩萨诸眷属,其中也提到一名本教神尧辛。从

  • 西宁卫

    明代西北卫所名。元为西宁州,直隶甘肃行省。洪武初废。洪武六年(1373)正月置卫,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初以西宁人、故元甘肃行省右丞朵儿只失结为指挥佥事。宣德七年(1432)十一月,从都督刘昭奏,改为军民

  • 车禄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一年(1485)十二月,族人板的肖等来朝,贡氆氇、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等。弘治九年(1496),板的肖复入朝贡方物。后,其首领不断遣人赴京师

  • 荫免田

    亦称目田、职田、薪俸田。古时无印记的壮族土官、土目,如权州、监州、同发遣、权发遣等所分得的田地。免税赋徭役,征调治下的土民替其无偿耕作,产品全属土官所有。

  • 华严寺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著名佛寺。位于今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是当今大同城内最著名的古刹。有上、下寺二所,相距甚近。创建年代说法不一,有云“寺肇自李唐”,为“唐尉迟敬德增修”(明《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上

  • 祖苏礼

    卫拉特蒙古习俗。“祖苏”,蒙古语意为“粘胶”。当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父母要同女方商定送“祖苏”礼和结婚日期。其礼品除一片粘胶外,还要摆以油馃子、酸奶子、茶、糖、酒、红枣等食物组成的宴席。数量多寡视男方

  • 青阳先生文集

    亦名青阳文集、余忠宣公集。书名。元代党项人余阙撰。因余氏曾耕读于青阳山,故名。9卷。卷1为诗集,卷2至卷8为文集,门人郭奎辑;卷9有诗14首、文8篇,张毅续辑。明正统十四年(1449)沅陵县丞高诚汇刊

  • 慕容隆

    ?—397十六国时期后燕王子、将领。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后燕主※慕容垂子。封冠军大将军。燕元元年(384),与太子※慕容宝败叛将翟真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二年,败晋将刘牢之

  • 十设

    见“十姓”(8页)。

  • 山国

    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南库鲁克山中。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50,口5000,胜兵10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山出铁,民山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