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

罗卜藏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罗木,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九年,送达赖喇嘛赴藏,其为前队,击准部大策凌敦多布於齐诺郭勒,从达穆河入藏,后留驻。六十年还,晋一等台吉,赐孔雀翎及黄马褂。雍正五年(1727),袭固山贝子。九年(1731),随军征准部噶尔丹策凌。从喀尔喀亲王策棱败大策凌敦多布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统昭鸟达、哲里木兵2千,败小策凌敦多布于喀尔森齐老及额尔德尼昭。以功晋多罗贝勒。十一年,晋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之父。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立意率部东返祖邦。雍正年间(1723—1735),曾率属众东返,行至策木河,为哈萨克兵所阻,未果,被迫折回 ③(?—1752)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后裔,二等台吉衮布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五十年(1711),尚郡主,封和硕额驸。五十四年(1715),赐乾清门行走。雍正四年(1726),晋一等台吉。七年(1729),封辅国公。九年(1731),随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等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授参赞大臣。十年,由喀尔森齐老袭击准部军,破敌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与将军塔尔岱追至推河,擒斩无数,以功晋固山贝子。乾隆元年(1736),命御前行走。七年(1742),擢理藩院额外侍郎。八年,晋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署镶蓝旗蒙古都统。十五年(1750),授盟长,署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 ④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初隶准噶尔部。因不堪噶尔丹凌虐,康熙二十八年(1689)随和硕特部台吉噶勒丹多尔济(一作噶尔亶多尔济)内附,被置于阿拉善。次年,噶尔丹兵败乌兰布通后,从副都统阿南达相继设哨布隆吉尔及噶斯口备御。三十六年(1697),噶勒丹多尔济投附策妄阿拉布坦后,携属800余归旧牧。清廷以其诚,授为辅国公,令徙居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辉特旗祖。

猜你喜欢

  • 八家

    清代满族中拥有特权的八大家通称。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尔哈赤“立八和硕贝勒共事议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异其礼”(嘉庆《清会典事例》卷2),于八旗中各主一旗,亦称八固山贝勒。其权势居一人之下

  • 张登发

    ?—1887清代光绪年间勐勐反清斗争首领。双江拉祜族。原为村寨世袭部落头人兼军事首领。在前几次拉祜族人民反清斗争的基础上,光绪十三年(1887)十月,联合澜沧木戛、富邦、南栅等地拉祜族和汉族,与杨定国

  • 貊弓

    名弓名。汉魏时“小水貊”(貊之别种,居今鸭绿江以西地区)人所制,故名。《后汉书·高句骊传》:“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

  • 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代诸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宗仁卫。仁宗延祐年间,漠北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者众多。英宗至治二年(1322),纳丞相拜住谏,立宗仁卫以收养被卖为奴的蒙古子女。由拜住总卫事

  • 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见“汉儿行宫都部署院”(620页)。

  • 额尔德尼昭

    明代喀尔喀蒙古第一座喇嘛寺院。亦名光显寺。万历十五年(1587),外喀尔喀蒙古领主※阿巴岱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牲畜等数以万计,获得瓦齐尔汗(一

  • 壮丁

    金代村社中主首的辅助人员。佐主首巡警盗贼。详见“主首”(620页)。

  • 室点密可汗

    ?—576南北朝时期西突厥可汗。又作瑟帝米、伊室点密、常瑟波罗斯。阿史那氏。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弟。初统10大首领,兵10万,征西域。北周保定二年(562),攻哒,约天和二年(567)

  • 敦崇

    清末学者。满族。姓富察氏。字礼臣,号铁狮道人。别号聱叟、铁石,由笔帖式累官广西思恩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由东三省总督锡良保举为道员。辛亥革命后,赴八里桥投河死。著述甚多,有《左传菁华》4卷、《

  • 汶山羌暴动

    晋元康八年(298),在陕西马兰羌、卢水胡起义的影响下,汶山郡兴乐县(四川松潘北)黄石羌、北地卢水胡人成豚坚、安角、成明石等,因与广柔(四川汶山西南)、平康(松潘西南)、文降(汶江)、紫利羌有仇,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