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热西丁

热西丁

?—1867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阿訇。旧译陆希武田。库车人。和卓谢伊合尼札木丁第三子。同治三年(1864),库车农民发动反清起义,杀办事大臣萨灵阿以及库尔班等伯克,欲迎奉原叶尔羌阿奇木、库车郡王爱玛特,遭拒。遂迎其为首领。自称“汗和卓”(汉籍文献讹为“黄和卓”),并冠以“圣人穆罕默德最伟大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的头衔。后组军两支,四出征讨,扩充势力。西征军由贺提甫率领攻哈拉玉尔衮(今温宿县东),为清军打败。复令胞兄加玛里丁增援,一度推进至阿图什和叶尔羌(今莎车),沿途大杀所谓“异教徒”和“叛教者”。东征军由伊斯哈克(汉籍文献称伊萨克)统辖,经布古尔、库尔勒、乌什塔拉进至吐鲁番。并谋夺取木垒和哈密,未果。同治四年(1865),派兵抵御浩罕阿古柏对喀什噶尔(今喀什)的入侵,因热衷扩充势力,不能全力抵抗,加之部分将领叛变,屡败。同治六年(1867)夏,被阿古柏执杀。

猜你喜欢

  • 大头目家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裕固语称“西盖尔道”,意为“大部落”。住牧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区的西牛牦、巴音、康丰等地,操东部裕固语。共有9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安帐(汉姓安),苏勒都斯(汉姓苏)、蒙戈

  • 世职官学

    清乾隆以后为八旗内年幼袭爵袭职人员所开办的学堂。雍正六年(1728),规定年岁未满的佐领和袭爵人员,皆入本旗义学内就学。乾隆元年(1736),改拨于八旗官学内就读。十七年(1752)定,八旗左右两翼各

  • 额古都娘娘

    鄂伦春语音译。又称“埃尼博如坎”。主管天花病的娘娘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天花病,祈祷此神保佑。祭品为狍子、野鸭、飞龙鸟和酒等。神像是在布或纸上画的3个女人像。相传她们

  • 瞿昙寺

    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乐都县南40里。洪武二十四年(1391),西宁僧人三罗喇嘛主持修建。初仅佛堂一座。后经多次扩修始具规模。寺坐西朝东,占地41亩,坐落在一正方形城堡内,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仿,故有俗谚称“

  • 札萨固尔

    蒙古语音译。又作札萨固勒,意为“政治、法令之执行者”,即民政官。一说含有“巡检”之意。在准噶尔,系协助宰桑管理鄂拓克民政、司法的官员。

  • 石抹宜孙

    ?—1359元朝大臣。字申之。契丹族。石抹氏。石抹也先五世孙。警敏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诗歌,袭父职为沿海上副万户,守处州(今浙江丽水)。及弟长,让职于弟,还居台州(今浙江临海)。顺帝至正十一年(135

  • 鸿和图池

    即“烘和图池”(1927页)。

  • 古儿列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其氏族有准忽儿斤、畏马忽惕。居地邻近弘吉剌、巴儿忽等部,与这些部结有姻亲关系。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额不干及其子孛栾台,即出自该部。后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 日用不聋

    藏语音译,意为“大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 斜不出

    即“完颜永升”(1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