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第拉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第拉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与喜拉逊河相近。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第拉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第拉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与喜拉逊河相近。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蛮传》谓:“劝爽主官人”,即掌管人事、职官事务,类似中央王朝的吏部,主官由最高军政官员※清平官、※酋望、※大军
见“那摩”(929页)。
县名。在今吉林省西北部。古扶余国都所在地。明置三万卫。清为郭尔罗斯前旗地。光绪十五年(1889)以土地开垦,蒙汉杂处,置农安县。为清末割蒙旗土地而设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
参见“黑倭泥”(2228页)。
?—392高句骊国第十八世王。亦称於只支。小兽林王※丘夫弟。晋太元九年(384)兄死,无嗣,因继王位。南与百济,西与慕容氏抗争。次年夏,发兵4万陷辽东(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玄菟(治今辽宁沈阳市东,
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柔然东部首领※匹候跋子。北魏登国(386—396)初,柔然摆脱鲜卑拓跋部控制。登国六年(391),遭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击,随父西逃途中,被魏军击败于南床山(今席勒山
?—1872清咸丰、同治间壮族起义领袖。又名李七。广西横州狮子塘村人。壮族。出身于破产农民家庭,曾以剃发为生。忠厚刚直,乐于助人。道光三十年(1850),因痛恨豪门盘剥,在平朗聚众竖旗起义,劫富济贫,
古地方政区名。始置于燕,秦汉因之,隶幽州。西汉时领襄平(郡依郭县,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等18县,辖境约东至今朝鲜博川附近之清川江(一说至鸭绿江下游),西达辽河西岸北镇县一带,南临海,北以辽宁丹东
?—937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义宁国贵族。一说又名杨明或大杨明。白蛮(白族先民)。大义宁国君主※杨干贞弟(胡蔚本《南诏野史》传其为同母异父弟)。杨干贞长仕郑氏大长和国为剑川节度使,遂相倚为权贵。传闻※段
即“兀的改”(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