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曲梁之战

曲梁之战

春秋时晋国与赤狄潞氏之间的战争。春秋前期,赤狄诸部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以北及山西、河北、河南的交界地区,南部与晋国紧邻,或互相杂居。潞氏为赤狄盟主,率甲氏、留吁、铎辰、东山皋落氏,役属白狄、长狄等诸部,向东扩展,占据黎国、卫国的领土,建立北狄国家,定都曲梁(今河北鸡泽),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威震华夏诸侯。晋国亦为“启土”,驱赶狄族各部,占据狄土。周顷王三年(前616)后,长狄被华夏诸侯歼灭,白狄、众狄依附晋国,赤狄被孤立。周定王四年(前603)后,潞氏内讧,潞相酆舒刺伤君主潞子婴儿,杀其夫人伯姬(晋景公姊),遂成为晋国讨伐潞氏的口实。十三年(前594),晋景公分兵两路进攻赤狄,景公自率西路攻入太行山,占据狄土,立黎侯而还;荀林父率晋军东路进攻潞都曲梁,杀酆舒,俘潞子婴儿,潞氏灭亡。战争结果,导致赤狄诸部的衰亡。翠年,甲氏、留吁、铎辰亦亡于晋,赤狄大部并入晋,沦为晋国的农奴,或被征入晋军,成为数量众多的“狄卒”。晋国领土则扩展到今山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东部,并直接与东迁的白狄发生冲突。

猜你喜欢

  •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

  • 瑠璃王

    高句骊国第二世王类利(《北史》作“如栗”, 《隋书》作“闾达”)的谥号。一作“琉璃王”,亦称“瑠璃明王”。类利于汉成帝鸿加二年(前19)继位,新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夷不堇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石堡城

    古城名。藏文作“mkhar lcagsrtse”,原义为“铁尖城”,又称“铁刃(仞)城”,在今青海湟源县南。“崖壁峭竖,道回屈,虏曰铁刃城”。西至赤岭(日月山)三十里。为唐代驻军要地和唐蕃交通枢纽。开

  • 楛矢石砮

    肃慎及其后裔挹娄等使用的箭名。简称楛砮、楛矢或石砮。因箭杆以楛木、箭头以石为之而得名。为肃慎族系早期狩猎工具和武器,亦为远古至隋唐时向中原部族集团首领和中央王朝纳贡的贡物。传说中的舜禹时代,肃慎人即以

  • 金册

    ①清政府赐予达赖、班禅等的金属册文。顺治十年(1653),五世达赖进京朝觐,于代噶接受册封,其册文刻于金制之叶片(呈长方形)上,各叶片间以金环连接,诸片可折叠,谓之“金册”。此后,历世达赖受册封,均有

  • 宣王

    渤海国第十世王大仁秀的谥号。仁秀于唐大和四年(830,一说五年)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仁秀”(80页)。

  • 承德离宫

    见“避暑山庄”(2566页)。

  • 额勒锥特穆尔

    见“本雅失里”(489页)。

  • 元德

    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119—1126年,凡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