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硕
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费莫氏。字俶南。以主事考入同文馆。光绪十年(1884),迁内阁学士。次年,出为驻藏大臣。十四年(1888),召回京。著有《驻藏牍奏函稿》。
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费莫氏。字俶南。以主事考入同文馆。光绪十年(1884),迁内阁学士。次年,出为驻藏大臣。十四年(1888),召回京。著有《驻藏牍奏函稿》。
见“阿史那斛勃”(1233页)。
约1622—1686清初诗人。字飞涛,号药园。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回族。明初回回诗人※丁鹤年后裔。丁大绶子。少有俊才,能文,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初官刑部,继调礼部郎中,典河南乡试。后以事牵
见“九姓铁勒”(36页)。
古地名。①在今甘肃西和县北(一说成县北)。距仇池山120里。东晋太元十年(385),前仇池国君主杨难当曾孙杨定从后秦逃回陇右,遣使于前秦苻丕,受封雍州牧、骠骑大将军,徙治此城。置仓储于百顷(仇池),召
见“锦州城”(2367页)。
普米语音译。旧时普米族的一种祭水龙仪式。于二月举行,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免难。祭前于村后山麓插一10多丈高的木杆,作为水龙象征供奉,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牛奶、米酒、菜肴,不杀牲。
古族名。始见于《周礼·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有人根据《国语·郑语》:“闽芈蛮矣”,说“闽为蛮之别种”。多数学者赞同许慎《说文解字》:“闽,东南越,蛇神”一说,认为是指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火祅教、拜火教、琐罗阿斯德教、玛兹达教。公元前6世纪左右波斯人琐罗阿斯德创立。后流行于波斯各地,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定为国教。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该教
见“恩古特”(1869页)。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