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朗族

布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因地而异,有“布朗”、“阿瓦”、 “瓦”和“”等。他称“濮曼”、“”。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澜沧、镇康、双江、耿马等地。人口82280人(1990年)。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分布在云南永昌(今保山地区)一带。唐时称扑子蛮、蒲蛮、蒲人,分布在开南(今思茅一带)、银生(西双版纳自治州)、永昌、寻传(今云南澜沧江上游以西地区)等地。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元明清时称蒲蛮、扑子蛮,分布在澜沧江以西,今西双版纳和思茅、临沧等地区,受永昌、顺宁、普洱等府、州管辖。布朗族人民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元朝时,永昌、庆甸(凤庆)濮人曾多次起义。明宣德二年(1427),顺宁府雄摩等15寨濮人杀死十夫长阿茂及所属士卒80余人。清咸丰十年(1860),数千人参加了以哈尼族田四浪(又名田政)为首的起义,斗争延续了七八年。1904年,曼瓦寨布朗族抗缴苛捐杂税,曾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迫使国民党军溃退。1943年,他们又推翻当地头人的腐败统治,另选新头人。解放前,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聚居在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定、巴达一带者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末期,实行农村公社制度。居住在澜沧、双江、镇康等地的已进入早期封建地主经济。崇拜祖先,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但仍保留原始宗教。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部分会傣文、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山区保留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农业和手工业没有分离,商品经济不发达。

猜你喜欢

  • 王苴颠

    即“王嵯巅”(211页)。

  • 田保富

    明代湖广容美司土官。土家族。容美(治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潮美子。袭父职为宣抚使。成化五年(1469),遣人贡方物不及数,停赏。后致仕。弘治二年(1489),贡马为土人谭敬保等赎罪。刑部以纳马赎罪,轻

  • 怒管

    又作“怒官”。清代纳西族、藏族等一些土司委派在怒江地区负责向怒族收纳贡品的傈僳族头人。缴纳贡品分官贡(怒语,傈僳语称“固也”)和贷贡(怒语,傈僳语称“干卡”)两种。前者规定每个家族每年交纳簸箕三个、白

  • 茶会日

    蒙古族古代婚俗。举行婚礼或新娘离家前,择一吉日举办茶会。是日,新郎家要把带来的礼品献给女方。同时女方亲友亦须将所带来的礼品送给新娘,然后举行一个简单的宴会,共饮奶茶和吃乳食品。白色的乳食象征丰富和吉祥

  • 滇王

    ①唐代牂柯罗殿别帅称号。以所辖贵州晴隆境内有山名滇池而得名(非云南滇王)。唐开成元年(836),乌蛮鬼主阿内属。会昌(841—846)中,封其别帅为滇王。后改为普宁郡王。治所在普宁山,

  • 马宥

    清代文士、诗人。字书渊。江苏溧阳县人。回族。幼承父马世俊家学,博通古文,亦工诗。为文晓畅,诗爽朗有风格。著有《砚畴集》、《溧诗近选》。

  • 乔氏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晋代,与呼延氏(原作呼衍氏)、卜氏(原作须卜氏)、兰氏为四大姓。历任左右都侯等要职。

  • 故元

    明朝建立后对先朝元的称呼。初见于洪武(1368—1398)初年明朝君臣的言论,并记入《明太祖实录》中。明人的记载及《明史》等均沿用此称。见“北元”(525页)。

  • 罗垒云端

    ?—1676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一译洛垒云端。绰罗斯氏。鄂木布岱青和硕齐玄孙,达克巴第三子。乾隆十九年(1754),随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附清,授札萨克固山贝子,驻牧喀尔喀。二十年,从西路军征准噶

  • 章宇巴

    见“通巴”(19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