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47—165

高句骊国第六世王。小名淤漱。第二世王类利之孙;父再思,为古邹加;母夫余族人。汉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慕本王被杀,子孙不肖,国人迎立之为王。时年7岁,母摄政。在位时,继续兼并邻近诸部,巩固对所掠土地的管辖。三十二年,灭东沃沮,使高句骊国东境扩至今日东海。永元十年(98),亲至栅城(北沃沮故地,故址在今吉林珲春县八连城)巡视,赏赐守吏。数年后,又遣使赴其地安抚。对汉王朝时叛时服,多次遣军掠汉直辖地区。元兴三年(105),发兵掠辽东6县,被辽东太守耿夔击败。永初五年(111),派人至汉贡方物,求属玄菟郡。旋又联络貊,东攻乐浪郡华丽城(故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附近),西扰玄菟郡(治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兴京老城附近)。建光元年(121),又结鲜卑族攻辽队(县治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太子河畔),围玄菟。遭汉与夫余联军重创,有所收敛。本初元年(146)八月,复遣军袭辽东郡西安平县(治今辽宁丹东市东北叆河尖古城),杀带方令,掠乐浪太守妻。是年十二月,以年老禅位于弟遂成,在位94年,称太祖大王。延熹八年(165)卒(从《三国史记》等说,《后汉书》记其死于汉建光元年,即122年),享年118岁。

猜你喜欢

  • 蒙古姓氏

    古代蒙古人主要以氏族、部落名为姓。族姓氏通常以祖先名字命名,如成吉思汗十世祖辈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后人分别以不古讷兀惕、别勒古讷惕为姓氏;其九世祖辈巴阿里歹、沼兀列歹后人以巴阿邻、沼兀列亦惕为姓氏,等

  • 约布

    旧时存在于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的佣人。主要来源于破产或欠债的※差米、※如米和孤儿。无独立经济。多单身在宗本(相当内地县官)、措本(相当内地区、乡长)和富裕差米家做家务和田间劳动,吃穿由主人供给。但原有人

  • 广惠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郭芒寺”、“赞布寺”。在青海大通县。由西藏赞布顿珠嘉措在青海厄鲁特蒙古首领资助下,于顺治七年(1650)建成。十年(165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进京朝觐,返藏时亲临此寺,讲

  • 江格尔齐

    指说唱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多为新疆蒙古族人,尤以出身于土尔扈特部者为最多,说唱最好。解放前,凡水平较高艺人,常被富户请至家中说唱,听说极众。是新疆蒙古族人民重要文娱活动之一。《江格尔》

  • 后晋高祖

    见“石敬瑭”(453页)。

  • 娘·定埃增

    ?—838唐代吐蕃名僧,赞普赤德松赞时的参政高僧。又称“娘·定增桑布”。曾获“钵阐布”称号,故又称“钵阐布定埃增”或“钵德娘·定埃增”。初任赞普幼年之师僧,为吐蕃史上第一位赞普的“师长”,深受器重。后

  • 服匿

    匈奴语音译。意为“陶缶”,装酒酪用。《汉书·苏武传》颜师古注引孟康语:“服匿如罂,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引晋灼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罂受二斗所曰服匿。”匈奴于靬王曾赐汉使苏武(公元前100年使匈

  • 大粮庄头

    见“整庄”(2547页)。

  • 富宁安

    ? —172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侍卫任参领,兼管火器营。后官都统。四十六年(1707),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仓场侍郎。任内,请于大通桥复设满汉

  • 梁漱溟

    1893—1988社会科学家。蒙古族。字焕鼎。广西桂林人。元云南梁王之后裔,※梁济子。14岁入中学读书,后就读于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天津《民国报》记者、司法部秘书。19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