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多政教史

安多政教史

藏文书名。全称《详论安多地区(多麦)佛教发展史海》,又简称《史海》。扎贡晓仲衮却丹巴若杰(1801—?)撰。成书于1865年(一说1833年,增补于1849及1969年)。作者甘南夏河人。5岁被确认为扎贡巴活佛,6岁出家,后在拉卜楞寺学经,又两赴西藏,先后从师30余人。一生学经苦读,尤重宗教史学,受《汉、藏、蒙、土佛教史》著者阿莽班哲达衮却坚赞大师影响甚大,此书即是在其鼓励下,先后披阅近600篇史书,又加亲身游历所见,用13年时间撰成。是前所罕见的一部记载甘、青、川藏区政教史的专著。木刻版900页,原版旧存夏河县阿木去乎寺,后被军阀马步芳所毁。此书分河湟地区、拉卜楞地区及甘南川北地区等三区叙述,主要记载这些地区从吐蕃时的嘎玛洛等部落如何发展成今日藏族,特别着重黄教政教历史人物(包括河南蒙古部落)在此区的政教史迹。每人每事均有所本,并加考证,内容丰富,所据史料,有些今已罕见,可补汉文史料之不足。书中对此地萨迦、宁玛、噶举及本教其他教派历史人物及史实虽所述不多,有的仅略加提及,但多属点睛之笔。此书还较多地记载了此区历史上与中央政权的密切关系,更属珍贵。为藏学界所广泛引用。1982年甘肃据拉卜楞寺版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郭罗克

    见“果洛”(1439页)。

  • 梁德养

    西夏学者。为崇宗、仁宗朝人。官御史承旨、番学士。曾参考《文海宝韵》和《手鉴》重新校定刻印西夏文字典《音同》。仁宗乾祐七年(1176)编纂西夏谚语、格言。死后由学者王仁持整理其遗稿,于乾祐十八年(118

  • 孛斡勒

    蒙古语,元译“奴婢”。古代蒙古社会中的一种隶属人口,一般为父权家长管束下的奴仆。主要来源于战俘。战败部落人丁(多为幼童)被俘后分给战胜者各家,世代为奴。亦有因贫困或犯罪沦为者。据《元朝秘史》,已出现于

  • 兀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设置之五屯河卫亦称作乌屯河卫。

  • 其美汪布

    ?—1898清代西藏贵族。藏族。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外祖父。因九世班禅幼时丧父,抚育有恩,于光绪十七年(1891),由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汪曲楚称奏请,照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之父蒙赏爵衔之例,赏封辅国公。次

  • 庄河直隶厅

    地区名。位于今辽宁省南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治所即今辽宁庄河县。南控诸岛,左接安东,右连旅大,居滨海要区。周属幽州。春秋属燕国。秦汉属辽东郡。三国、魏仍其旧。晋至后魏属高句丽。齐、周、隋仍

  • 来墨夺扒

    清末云南片马地区抗英首领。云南泸水县人。傈僳族。20世纪初年始,为管理片马各寨的傈僳族头人。清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三日,英国殖民主义者派郝滋上校率领2千侵略军以武力强占中国片马。为收复失地,他迅

  • 那没罕

    见“那木罕”(929页)。

  • 什和勒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什扈尔伯克、石笏尔伯克,什瑚尔伯克、沙虎勒伯克。维吾尔语。职司掌管驿馆的粮食、草料等杂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

  • 马路毛木台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民间认为它是阻碍狩猎的神。旧时鄂伦春人出猎,猎获第一只野兽都要先祭此神,以免它降罪;若数日未捕着猎物,即认为是此神扣留了野兽或将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