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

女真

五代至明末民族名。一作女直、女质、虑真。源于黑水靺鞨,发展中有部分渤海、契丹、蒙古等族人加入。唐初,靺鞨诸部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盛,后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黑水靺鞨为共役属。五代时阿保机灭渤海,黑水靺鞨转附契丹,称女真。后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又讹为女质。10世纪初,分布在今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的广大地区。从事渔猎,习养猪等家畜。南部女真人已有农业,产粟、麦等。辽主阿保机虑其“为患”,施行分而治之的民族压迫政策,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编入辽朝户籍,称为曷苏馆(女真语,“藩离”,即屏障、拱卫、门墙的意思;或称熟女真),从此遂有熟女真、生女真、回霸、东海女真等别称。辽朝在女真各部住地分别设大王府、王府,以其首领为大王、王,分管其民。北宋初,生女真以完颜部为核心迅速发展,在首领绥可领导下,迁居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什河)一带,营建庐室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以后其首领乌古迺又从邻国输入铁器,提高社会生产力,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北宋末(12世纪初),生女真不堪契丹贵族压榨,在阿骨打领导下起兵反辽,统一女真各部,宋政和五年(1115年),建立大金国奴隶制政权,定朝仪,创制女真文字。其弟吴乞买继位,联北宋灭辽,复推翻北宋。共传9世,历120年。辖境东临海,西接蒙古、西夏,南达淮河中流与秦岭,北至外兴安岭。迁居中原的女真人,与汉人杂居共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封建制。约在金世宗时(1161—1189年在位),民族特色已基本消失,金亡后,成为元代“汉人”的一部分。留居东北故地者,社会发展较慢,特别是居于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一带者,仍处在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社会阶段;元代,属水达达路管辖,尚无市井城廓,逐水草而居,以渔猎为生。元末明初,散居今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者,开始南迁,至明中叶逐渐定居下来。明人按其住地和社会发展状况,分别称之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其下又各有若干部落。明朝在女真分布区内置都指挥使司、卫、所等各级行政机构,管理军政事务。明末,各部互争雄长,努尔哈赤起而统一各部,其绝大多数遂成为满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未加入满族共同体的,逐渐有了黑斤(今赫哲)、索伦(今鄂温克)、鄂伦春等新的族称。

猜你喜欢

  • 艋舺

    又称“蟒甲”、“莽葛”。清代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常用水上交通工具。以独木构成,即独木舟。据《台海使搓录》载:“蟒甲,独木挖空,两边翼以木板,用藤缚之”,以使舟行平稳。各地大小不一,小的仅容一二人,通常可容

  • 六部奚

    ※奚族六部族的统称。又作奚六部。奚族源于※鲜卑,初为五部,辽太祖五年(911),尽入契丹,号※五部奚。据《辽史》记载,此五部为:※遥里(一作瑶里、姚里、肴里),※伯德,※奥里(一作奥理),※梅只(一作

  • 瓜什则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泽库县中南部,东接西卜沙和官秀部落,南邻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连锁乃亥、旺加等部落,北邻古德尕让和克里其那部落。为千户部落。名称来源一说为“噶尔色”之音转。“噶尔”指迎唐文成公主的吐

  • 武隆阿

    ?—1831清朝将领。七十五之子。监生出身。嘉庆元年(1796)至七年(1802),随军于湖北、四川等省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军。由副前锋校升头等侍卫、副都统。八年,署贵州古州镇总兵。次年,调署广东潮州

  •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

  • 乙室已

    契丹部族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与※“拔里”合称为“二审密”。世与耶律氏通婚,契丹开国后为国舅族。有人以为,审密原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一氏族,与大贺氏八部联姻。唐赐姓孙(“审密”与“孙”音

  • 克音河卫

    见“可吉河卫”(492页)。

  • 正义之路报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阿山区组织委员会创办的报纸。1948年9月在阿山以维、俄两种文字出版。重点是宣传阿山地区的法令和建设成就,报道国内外政治形势,揭发国民党和乌斯满集团的残暴统治,对推动阿山区革命斗争

  • 并作

    解放前延边朝鲜族地区4种租佃形式(分益制、定租制、并作和打租)之一。亦称“半作”、“耪青”。一般流行于新开发的水田地区。租地者多为朝鲜族最贫苦的农民。主要特点,一是佃农耕种地主土地,在6个月耕种期间,

  • 叶尔羌保卫战

    清军抗击浩罕侵略军的一次战役。道光十年(1830)八月,浩罕封建主裹胁玉素普和卓,引兵自乌帕拉特、喀浪圭、明约洛等卡伦入侵,进围喀什噶尔(今喀什)和英吉沙尔。复分兵谋攻叶尔羌(今莎车)。时叶尔羌守军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