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圣·噶登嘉措

圣·噶登嘉措

1607—1677

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四、五岁时跟兄长曲哇仁波且学习诵读经文,7岁授居士戒,10岁出家为僧,取名噶登措尼。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师徒同赴西藏,在噶丹寺朝拜达龙扎巴,受沙弥戒,取是法名。后入绛孜经院,拜楚程曲培和藏巴噶钦·洛哲南杰为师。3年后,又拜嘉绒哇·克珠旦巴达吉喇嘛为师,学习五部大论。天启六年(1626),在桑浦寺噶居巡回辩论中获“吉尕哇”(意为圣大师教派之支柱)称号。同年于拉萨大昭寺由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授具足戒。次年。返乡,先后于黄河沿岸许多圣地进行修持。在隆务寺建立法相经院,在扎西奇寺建立修行院。和硕特蒙古部首领济农拜他为师,并送100僧徒。清康熙十五年(1676),济农赴西藏前,请其亲临直加多吉宗窟授经教,遂成该寺之主要施主。十六年于扎西奇寺圆寂。

猜你喜欢

  • 他鲁

    见“㑽��让”(2369页)。

  • 无量寺

    即“弘慈寺”(645页)。

  • 杜文秀帅府

    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府邸。在云南大理古城西南隅,面对洱海,背负苍山。南临巷坪街(今解放路上段),北毗葫芦巷(今红龙井巷)。南北宽147米,东西长253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帅府正门曾有小型花

  • 干彝

    见“阿灵泼”(1209页)。

  • 长引隔眼

    元代通邮制度。是我国早期“排单”雏型。延祐五年(1318)十一月定,凡入递文书,由始发官司酌量地理远近,印贴“长引隔眼”于公文上,标明件数、发引时日,至各邮长所在,交递铺传递承接,即于隔眼上填写时刻,

  • 改允绵

    清代女画家。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回族。清乾隆—道光年间(1736—1850)画家改琦之女。汪镛之妻。承继家风,工画,擅长花卉。人称其“钩染花卉,纤秀可爱”。

  • 维西见闻纪

    书名。清代余庆远撰。1卷。作者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随兄游宦至云南丽江府维西厅(今维西县),以亲身目睹或采访并记成书,内容包括:气候、道路、夷人、物器4类。其中涉及纳西、藏、白、普米、傈僳、怒等

  • 詹彬

    清朝诗人。字舜辑,号玉亭。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幼年贫苦,随父就读古寺中。雍正五年(1727)为荐举,授贵州镇远知县,署印江县事。督管军务,惩办贪官豪绅,排解汉苗纠纷,安抚苗民,深得民心,升大

  • 纳拔

    见“捺钵”(2037页)。

  • 叱吉设

    隋时突厥将领。※始毕可汗部将(一作弟)。隋大业十年(614),隋臣裴矩为分始毕可汗之势,将宗女嫁之,拜其为南面可汗,不敢受而作罢。致使始毕可汗渐怀怨。后事迹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