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嘎丁寺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从京返藏,途经玉树,将该寺改为格鲁派寺院,赐名“嘎丁佛教定胜洲”,并派一名堪布主持寺务。康熙(1662—1722)末年,七世达赖喇嘛亦曾亲临此寺。本世纪三十年代,由于该寺归属问题,青藏之间发生战争,于1933年签和约,寺归青海。该寺有三层高48柱之经堂一座和怙主殿,另有宁玛派经堂2座,僧舍300余间。此寺原有3个活佛系统,均享有百长待遇。

猜你喜欢

  • 王孤

    即“汪古”(1120页)。

  • 托河路协领公署

    见“托河路”(752页)。

  • 刀贡蛮

    明代云南南甸傣族首领。百夫长刀贡孟之孙。建文三年(1401),祖卒,袭南甸百夫长。永乐五年(1407),入贡方物马匹,钦命升任腾冲千户所(治今云南腾冲县)千夫长兼试千户。请照湾甸州刀景发例,另立衙署,

  • 胡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管乐器。亦称芦笳。蒙古族称之为“绰尔”。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李延年因其曲造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后成为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太平御览》

  • 伊罕河卫

    见“亦罕河卫”(873页)。

  • 南苏水

    古水名。初见于《汉书·地理志》,在高句骊县境内。所指历来众说不一:或说为赫尔苏河(亦称外辽河,即今东辽河);一说是辉发河及其流入后之松花江;有说为辉发河支流柳河;亦有说在辽宁金县境内,今通说为辽宁新宾

  • 班禅一世

    见“克主杰·格雷贝桑” (989页)。

  • 奉宸司

    契丹官署名。《辽史·百官志》称:“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内设奉宸之职,属※北面御帐官。※耶律适禄原为宿直官,乾统(1101—1110)中,从征※阻卜有功,加奉宸。

  • 土默特官学

    清代呼和浩特最早的官立教育机构。雍正元年(1723),经土默特部首领、归化城都统丹津与尚书通智联名奏准与文庙同时设立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门外。附属于文庙,在庙之西南侧建有房舍。设蒙古、满洲教习,学生从60

  • 客思的音

    即“客失的迷”(1752页)。